第113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因慢慢渗入酒中的药力轻微,乾元帝服用后只觉得精力更强,不仅处理政务时更为明断,等闲纰漏都逃不过他的眼去;便是在闺中房内,也格外有兴,雄风大长,当时只以为是用了宁神丸有效的缘故,哪里知道都是寒石散的功劳,更不知因他患有头疾,寒石散早晚能无声无息地要了他性命去。

  只可恨那桃萼为着献媚将酒盅摔破,待要再取个做了手脚的酒盅来,又怎么来得及,是以只得把寻常的酒盅把来换了。因酒中再没了寒石散,乾元帝又是有些上瘾的人,自是浑身不适,心火旺盛。

  玉娘即有意了结与乾元帝之间的恩怨,且已走到了这一步,便不肯收手。只她知道乾元帝聪明,只怕有效、无效、再有效会叫他起意,便不敢如法炮制地再用酒盅来做手脚,却是大胆地在自家指甲上做了些手脚,趁了端酒的时候,长长指甲掠过,便神不知鬼不觉地撒了进去,乾元帝吃着,果然有了效果,也起了疑心,竟将她殿中的酒盅,存药都要了去,乃至于黄酒也没放过。

  一时玉娘也不晓得该笑自家又将乾元帝算准,算准他精明利害;还是笑自家见机明白,手脚收拾得干净;抑或是笑自家摸透乾元帝心思,他宠爱她这个皇后人所共知,又怎么肯叫人知道他瞎了眼,视蛇蝎为花柳,必定不肯当场反目,便是叫他查出有甚来,也多半是叫她“得病”,而后慢慢地香消玉殒,他还是精明皇帝哩。

  且不说玉娘这里自笑自嘲,乾元帝那头也心思百转,一下以为玉娘有意害他一下又觉着玉娘无缘无故不能害他,又猜是不是从前万贵太妃的余孽未曾肃清,做手脚嫁祸玉娘,离间他们夫妇。这也是玉娘有身份有履历,更有个面目与她有五六分相似的生母孟姨娘做人证,这才叫乾元帝信了人有相似,玉娘不过是偶然似了阿嫮,不然哪里还用查问,早把玉娘定罪。

  乾元帝从玉娘这里收去的东西,分做了三份,叫了三个御医先后查验,其中有个,恰是董明河,都说是干干净净,并无甚疑问。若是一个这样讲说,乾元帝未必能信,可三个都这样言讲,其中还有个直来直去,不懂得谦逊是何物的董明河,这才叫乾元帝深信不疑。

  只是自家身体异状乾元帝却是知道的,因着御医署的御医们惯会背医书,若不是生死交关,再不肯说个实话,乾元帝便不用他们,只把董明河留下说话。使董明河诊了脉,再把自家状况一说,又道:“如何用的是一样的药,一时好一时不好?”

  董明河笼了双手,黑漆漆的脸上要笑不笑地与乾元帝道:“圣上要我,要臣说实话哩还是假话。”乾元帝便道:“自是实情。”董明河便指了宁神丸道:“若是臣没看错,这方子可是一成不变?凭圣上身上如何,一概用的是它?圣上岂不闻人有君臣,药配伍也有君臣,这且不说,同样一个病家,同一剂药,早些服,晚些服,效验都不同哩。何况圣上日理万机,心神耗费,用药要随着圣上日常作息变换才有效验,哪有做成成药的。”

  乾元帝叫董明河这一番话直说得目瞪口呆。

  要说皇帝们打开蒙就是名师大儒教导着,都不是无知无识的人,只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医道上哪个皇帝敢说句自家明白?也别说医道了,便是飞升成仙这样荒谬的故事也多有皇帝相信,其中始皇帝、汉武帝,哪个是糊涂的?还不是叫方士们哄得坚信不疑。更何况董明河这些话倒也颇和药圣药神们天人合一之说,果然叫乾元帝听了进去。

  乾元帝这一听从,自然不怪自家嫌啰嗦,不肯每日吃药汁子,反怪御医们敷衍他,好在他倒不是个昏庸的,虽有迁怒,也不曾降罪,只是远了从前那几个御医,只叫董明河来看顾他。这还罢了,因董明河所言,自叫乾元帝以为他冤枉了玉娘,十分有愧。又自家安慰道:“亏得我不曾把话来问玉娘,不然以她的娇娇脾气,受了委屈还不知道哭成什么样呢。我也是太多疑了些,她又不是个如何精明厉害的,在朝中也无有甚助力,害我作甚?!说来说去,总是那些御医太无能的缘故。”

  因着乾元帝自觉对玉娘有愧,虽以为玉娘不会察觉甚,回椒房殿时还是将景宁景晟与景琰都带在了身边,想的是便是玉娘猜着甚,叫孩子们一打岔也就过去了。

  ☆、第354章 笑话

  玉娘一瞧着乾元帝将三个孩子都带了来,便晓得他是自觉有愧,所以把孩子来做个挡箭牌,却故作不知,先招呼了孩子们,再与乾元帝道:“您怎么将药都收了去?可是御医说不用吃了么?您总要与我句实话,不然可叫我怎么放心呢。”

  若玉娘当真是个无辜的,自然要诧异乾元帝为甚将宁神丸都收了去;若玉娘当真无愧,自然要问个明白。果然叫她这两句一问,乾元帝这里本就心虚,更是觉得自家错看了玉娘,只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又不好说甚,只得道是:“如今新换了董明河来,他是个古怪的,道是药丸子效用不足,不如方剂能随机应变,叫我以后都改做方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