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6 / 7)
景晟虽聪明过人,可实在太小,并不能全明白景宁话中意思,可看景宁脸上严肃模样,倒也知道是好话,歪了小脑袋想了想道:“我在这里,就是做得好了?”景宁又道:“太子英明。”景晟这才点头,扬了小脑袋,把小脸板得正正得:“那好吧。”如意与东宫诸人这才松了口气,又来拜谢景宁,景宁自是不肯承情。
可乾元帝何等看重景晟,除着如意之外,东宫另有耳目,景宁在东宫这一番说话,自然传在了乾元帝耳中。
景宁生母凌蕙从来不得乾元帝的意,若不是养在玉娘身边,只怕乾元帝多看这个儿子一眼也不愿意,不想如今他倒是已懂为君父分忧,且开解景晟的话,心胸宽大,来日未必不是一个贤王,因此倒也肯另眼相看。只是在景宁这里,乾元帝从前看重他,他是无有怨言;如今乾元帝看重他,他依旧安分稳重,倒是叫人对谢皇后另眼相看,都说她是拿着真心来待赵王,是以赵王才肯还以真情。
转眼匆匆,景晟已做得四年太子,虽才六岁,白玉一般的小脸上常年是一片庄重,已是似模似样。
乾元帝在宣政殿视政时已将景晟带在身边,大臣们起先觉着乾元帝把这样年小的孩童带在身边,便是太子,也可说是宠爱太过了些,不想他们君臣奏对时,太子端坐在一边倾听,黑溜溜的眼瞳认认真真地对了他们瞧,乾元帝说话时他瞧乾元帝,大臣们应答时,他又对了大臣瞧,仿佛听得懂的模样,偏又一声不出,倒是安静肃穆,一点不像年幼孩童。
今日来宣政殿的是礼部尚书,却是晋王景淳自六年前折了未出世的长子之后,与三年前得了长女,因是春日里生的,乳名就唤了华姐儿,两个月前方得着长子,乃是乾元帝头一个孙儿。这一双孩儿都是晋王妃徐氏嫡出,倒也得乾元帝喜欢,因此特命礼部拟几个嘉字来,他好赐名。
礼部共拟了四个名字上来,敏、敬、靖、温。折子搁在乾元帝面前的书案上,礼部侍郎夏言正待解说一二,就叫乾元帝把手指一点止住了。
乾元帝因与一旁的景晟道:“这是你侄儿名字,你来看看,哪个好些。”景晟闻言,唯唯答应,从一旁特设的小凳上起身,迈了不疾不徐的步子走到乾元帝书案前。书案即宽且高,景晟到底年小,便是他比同龄孩童高挑些,站在书案边也堪堪只露出一双眼来。景晟将六个字,慢慢看过,点了“匡”字道:“这个好。”
乾元帝本心上倒是看中了这个“温”字,“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因问景晟道:“你为何喜欢这个?”景晟清清楚楚地道:“匡者,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大哥之嫡长子,为父皇诸皇孙之长,自然身份贵重,责任重大,是以儿臣以此字期许。”
乾元帝听了,把景晟看了会。
说来皇位传承从嫡,可这下头却还有个“从长”。若是嫡子年长而庶子幼弱,便是庶子之母再有宠,或是外家再有势力,也难撼动嫡子地位。都说是国赖长君,少有皇帝因为爱重庶子,要叫他做太子,好端端地将年长成人的嫡出长子废黜,动摇国本的。便是当年汉武帝的戾太子,也是戾太子被废身死在先,方有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在可若是情形倒转,庶子年长强壮,嫡子极幼弱。嫡子长成之前,庶长子常年在朝中收拢人心势力,倒是能叫年幼嫡子根基不稳。
是以乾元帝才想与皇长孙个“温”字,以警示景淳宽容和顺,勿生异心。不想小小年纪的景晟竟有这样胆气,敢以“能臣贤王”期许,与其说期许皇长孙,倒不如说,这字是赐与景淳的。一时倒是不知是说景晟初生牛犊,还是说他果然天纵聪敏。
景晟看乾元帝瞧着他不说话,又点了余下几个字道:“这些字义虽好,可瞧着却不像祖父给孙儿的。”乾元帝已叫“匡”字震了震,再听景晟说话,格外有兴,挥退了夏言,将景晟抱在膝上坐了,道:“如何不像祖父起的,这匡字我瞧着才不像。”
景晟指了温道:“此字不功不过,安稳度日,哪里是祖父对孙儿的期许呢?”乾元帝便一指“敏”字:“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这个呢?”景晟与乾元帝亲近,虽知乾元帝这是考他,倒是一点也不知道害怕,笃笃定定地道:“与臣子可。”
乾元帝听说,又故意道:“你如今是太子,与你大哥实情说来也有了君臣之别。待到日后你做得皇帝,更是先君臣后兄弟,与敏字又如何了?”景晟白生生的小脸上一抬:“大哥如今待着我亲近,且安分沉静,又何必把这字来提点他,没的疏远了弟兄。”
↑返回顶部↑
可乾元帝何等看重景晟,除着如意之外,东宫另有耳目,景宁在东宫这一番说话,自然传在了乾元帝耳中。
景宁生母凌蕙从来不得乾元帝的意,若不是养在玉娘身边,只怕乾元帝多看这个儿子一眼也不愿意,不想如今他倒是已懂为君父分忧,且开解景晟的话,心胸宽大,来日未必不是一个贤王,因此倒也肯另眼相看。只是在景宁这里,乾元帝从前看重他,他是无有怨言;如今乾元帝看重他,他依旧安分稳重,倒是叫人对谢皇后另眼相看,都说她是拿着真心来待赵王,是以赵王才肯还以真情。
转眼匆匆,景晟已做得四年太子,虽才六岁,白玉一般的小脸上常年是一片庄重,已是似模似样。
乾元帝在宣政殿视政时已将景晟带在身边,大臣们起先觉着乾元帝把这样年小的孩童带在身边,便是太子,也可说是宠爱太过了些,不想他们君臣奏对时,太子端坐在一边倾听,黑溜溜的眼瞳认认真真地对了他们瞧,乾元帝说话时他瞧乾元帝,大臣们应答时,他又对了大臣瞧,仿佛听得懂的模样,偏又一声不出,倒是安静肃穆,一点不像年幼孩童。
今日来宣政殿的是礼部尚书,却是晋王景淳自六年前折了未出世的长子之后,与三年前得了长女,因是春日里生的,乳名就唤了华姐儿,两个月前方得着长子,乃是乾元帝头一个孙儿。这一双孩儿都是晋王妃徐氏嫡出,倒也得乾元帝喜欢,因此特命礼部拟几个嘉字来,他好赐名。
礼部共拟了四个名字上来,敏、敬、靖、温。折子搁在乾元帝面前的书案上,礼部侍郎夏言正待解说一二,就叫乾元帝把手指一点止住了。
乾元帝因与一旁的景晟道:“这是你侄儿名字,你来看看,哪个好些。”景晟闻言,唯唯答应,从一旁特设的小凳上起身,迈了不疾不徐的步子走到乾元帝书案前。书案即宽且高,景晟到底年小,便是他比同龄孩童高挑些,站在书案边也堪堪只露出一双眼来。景晟将六个字,慢慢看过,点了“匡”字道:“这个好。”
乾元帝本心上倒是看中了这个“温”字,“德性宽柔曰温;和顺可即曰温;仁良好礼曰温;乐育群生曰温;宽仁惠下曰温。因问景晟道:“你为何喜欢这个?”景晟清清楚楚地道:“匡者,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国曰匡;辅弼王室曰匡;弥缝灾害曰匡;正君之过曰匡。大哥之嫡长子,为父皇诸皇孙之长,自然身份贵重,责任重大,是以儿臣以此字期许。”
乾元帝听了,把景晟看了会。
说来皇位传承从嫡,可这下头却还有个“从长”。若是嫡子年长而庶子幼弱,便是庶子之母再有宠,或是外家再有势力,也难撼动嫡子地位。都说是国赖长君,少有皇帝因为爱重庶子,要叫他做太子,好端端地将年长成人的嫡出长子废黜,动摇国本的。便是当年汉武帝的戾太子,也是戾太子被废身死在先,方有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在可若是情形倒转,庶子年长强壮,嫡子极幼弱。嫡子长成之前,庶长子常年在朝中收拢人心势力,倒是能叫年幼嫡子根基不稳。
是以乾元帝才想与皇长孙个“温”字,以警示景淳宽容和顺,勿生异心。不想小小年纪的景晟竟有这样胆气,敢以“能臣贤王”期许,与其说期许皇长孙,倒不如说,这字是赐与景淳的。一时倒是不知是说景晟初生牛犊,还是说他果然天纵聪敏。
景晟看乾元帝瞧着他不说话,又点了余下几个字道:“这些字义虽好,可瞧着却不像祖父给孙儿的。”乾元帝已叫“匡”字震了震,再听景晟说话,格外有兴,挥退了夏言,将景晟抱在膝上坐了,道:“如何不像祖父起的,这匡字我瞧着才不像。”
景晟指了温道:“此字不功不过,安稳度日,哪里是祖父对孙儿的期许呢?”乾元帝便一指“敏”字:“应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断如神曰敏;明达不滞曰敏;闻义必徙曰敏;才猷不滞曰敏;好古不怠曰敏这个呢?”景晟与乾元帝亲近,虽知乾元帝这是考他,倒是一点也不知道害怕,笃笃定定地道:“与臣子可。”
乾元帝听说,又故意道:“你如今是太子,与你大哥实情说来也有了君臣之别。待到日后你做得皇帝,更是先君臣后兄弟,与敏字又如何了?”景晟白生生的小脸上一抬:“大哥如今待着我亲近,且安分沉静,又何必把这字来提点他,没的疏远了弟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