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6 / 7)
外地汉子见实在问不出什么了,到柜台上结了帐,趁着众人围着余二狗问话吃酒的空档,悄悄地走了出去,临出门前又回头看了眼,却见那位白脸小子也正抬起头来,两个眼光一触,心知肚明地转开了眼。
而晚间,承恩候的老宅忽然闹起了贼。亏得谢逢春上京前留了好几房家人,又养了好几条鬣犬,且本地县令为着奉承昭贤妃,晚间巡更时将谢府老宅当做了要紧地方,半个时辰巡一回,是以蟊贼才进府就叫人发觉了,狗吠锣声一时响彻夜空,灯笼火把片刻照如白昼,将蟊贼吓走了,倒是没丢什么要紧的东西。
☆、第148章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思想宝宝之母扔的一颗地雷。
===================================================================
承恩候旧宅招了贼,好在要紧东西不是叫谢逢春带去了京,就是收入了库房,只丢了祠堂里那些银制烛台,并一只铜香炉,通过来说也不上一百两银子。
东西虽少,总是招了贼,阳谷城的县令凃文也自惴惴,只怕叫昭贤妃知道了不喜欢,只消在圣上跟前撒个娇儿,自家仕途就要到头。还是刑名师爷替他出了个主意,只说是:“虽侯爷不在旧宅,倒是那位冯宪冯先生,是承恩候长公子显荣的岳父,他的话长公子多少都要听从,只消侯爷与长公子不计较,昭贤妃娘娘又往哪里知道?”
凃文听着深觉有理,先往冯家走了回,与冯宪关门叙谈了回,由冯宪亲送至门口,凃文回身作揖,满口都是:“老先生留步,老先生留步。”去时脸带忧色,转回来时已有了些欢喜,显见冯宪是答应在谢显荣前分说一二了。到底凃文不放心将自家的未来前程尽数托付在冯宪手上,亲自写了信,又厚厚备了一车子礼,命县衙捕快押送了,亲自送到承恩候府,务必要等承恩候给个回复。这些事都做妥了,凃文才算松了半口气,若是承恩候肯收下他的礼,这回的事才好算彻底揭过。
(上接作者有话说)
又说凃文这里遣了捕快往京中送信,高贵妃与陈淑妃两支人马也先后出了阳谷城,因知道彼此身份,一路上紧赶慢赶,只怕叫对方拉下误了娘娘的事儿,一路上晓行夜宿回护,在同一日里先后回到京城。
陈淑妃虽在朝中没个哥哥兄弟,然景和已领了实差,在六部走动,唯有晚间睡觉才回未央宫,是以虽他的人较之高贵妃的人晚了半日到京,消息倒是他先收着的。
来回景和话的,正是那个白脸小子,身上穿着六品内侍服秩,走过来在景和面前跪倒,将一路往阳谷城的所见所闻一一回奏,尤其余二狗那番说话,更是说得详细入微,又道:“奴婢已打听得,那宋家也上京了,仿佛要在京中做些生意,许是承恩候叫贤妃娘娘教训过,只是不肯出面,是以铺子到这会子也没开起来。
在京城开个小铺子勉强维持生计决然不是宋家这等甘愿送女儿为妾的人家所图的,自然是要打开门做生意,而在京中,这等官宦世家云集之地,生意门脸儿越大后头的势力也就越大,国公侯爷不足为奇,便是王爷也不少。宋家毫无根基势力,如何开得起来。
↑返回顶部↑
而晚间,承恩候的老宅忽然闹起了贼。亏得谢逢春上京前留了好几房家人,又养了好几条鬣犬,且本地县令为着奉承昭贤妃,晚间巡更时将谢府老宅当做了要紧地方,半个时辰巡一回,是以蟊贼才进府就叫人发觉了,狗吠锣声一时响彻夜空,灯笼火把片刻照如白昼,将蟊贼吓走了,倒是没丢什么要紧的东西。
☆、第148章 □□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思想宝宝之母扔的一颗地雷。
===================================================================
承恩候旧宅招了贼,好在要紧东西不是叫谢逢春带去了京,就是收入了库房,只丢了祠堂里那些银制烛台,并一只铜香炉,通过来说也不上一百两银子。
东西虽少,总是招了贼,阳谷城的县令凃文也自惴惴,只怕叫昭贤妃知道了不喜欢,只消在圣上跟前撒个娇儿,自家仕途就要到头。还是刑名师爷替他出了个主意,只说是:“虽侯爷不在旧宅,倒是那位冯宪冯先生,是承恩候长公子显荣的岳父,他的话长公子多少都要听从,只消侯爷与长公子不计较,昭贤妃娘娘又往哪里知道?”
凃文听着深觉有理,先往冯家走了回,与冯宪关门叙谈了回,由冯宪亲送至门口,凃文回身作揖,满口都是:“老先生留步,老先生留步。”去时脸带忧色,转回来时已有了些欢喜,显见冯宪是答应在谢显荣前分说一二了。到底凃文不放心将自家的未来前程尽数托付在冯宪手上,亲自写了信,又厚厚备了一车子礼,命县衙捕快押送了,亲自送到承恩候府,务必要等承恩候给个回复。这些事都做妥了,凃文才算松了半口气,若是承恩候肯收下他的礼,这回的事才好算彻底揭过。
(上接作者有话说)
又说凃文这里遣了捕快往京中送信,高贵妃与陈淑妃两支人马也先后出了阳谷城,因知道彼此身份,一路上紧赶慢赶,只怕叫对方拉下误了娘娘的事儿,一路上晓行夜宿回护,在同一日里先后回到京城。
陈淑妃虽在朝中没个哥哥兄弟,然景和已领了实差,在六部走动,唯有晚间睡觉才回未央宫,是以虽他的人较之高贵妃的人晚了半日到京,消息倒是他先收着的。
来回景和话的,正是那个白脸小子,身上穿着六品内侍服秩,走过来在景和面前跪倒,将一路往阳谷城的所见所闻一一回奏,尤其余二狗那番说话,更是说得详细入微,又道:“奴婢已打听得,那宋家也上京了,仿佛要在京中做些生意,许是承恩候叫贤妃娘娘教训过,只是不肯出面,是以铺子到这会子也没开起来。
在京城开个小铺子勉强维持生计决然不是宋家这等甘愿送女儿为妾的人家所图的,自然是要打开门做生意,而在京中,这等官宦世家云集之地,生意门脸儿越大后头的势力也就越大,国公侯爷不足为奇,便是王爷也不少。宋家毫无根基势力,如何开得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