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2 / 7)
赵家两兄弟这番交谈,说的都是私己的事情。但他们两个都没有注意到,就在他们说话的长墙角落上方,墙垛要比其他地方的要高。也就是说,此处有个无顶的阁台,只是从墙的外侧上下的,在里侧很难看出。
而正常情况下,这种阁台上都应该有一个宫内带刀侍卫站位守护的。如果这里的卫士没有开小差擅离岗位,如果这里的卫士不是个聋子,那么他应该能听到赵匡胤哥俩儿的全部对话。而内城宫廷的带刀近卫,肯定不会是聋子,站位时也绝不敢开小差。
赵匡胤没有马上回朝房,而是在远离朝房的空地上将赵普的书信打开,反复看了两遍。他心中不由地大加感叹:这赵普果真是个人才,知道大周面临的困境后,立刻便给理出了几条策略。这些策略有些和自己所想相合,有些则弥补了自己无法解决的棘手处。
看完信件,心中又兀自揣摩一番,赵匡胤这才将书信揣在怀中,意气风发得走到朝房门口。然后在旁边的补奏处拿张空白奏折,提笔写下一份密折,这密折全文竟然只有两个字。待墨汁干透,合上折子,浇腊加密印封好。
赵匡胤拿着那封好的折子进了朝房,他已经出去了好一会儿,里面的沉默依旧没有打破。众多大臣尴尬地互相对视,而范质则眯着眼睛慢条斯理地一本一本地看折子,根本不理会那些人。
赵匡胤走到自己座位前,却未坐下。而是挺直伟岸的身躯,背负双手来回踱了两步,用目光扫视一遍朝房里个个低眉顺眼想以沉默熬过今天朝议的官员们。这一刻,他所显现出的气势、气度让别人感觉自己很是猥小,就连这高大大朝房都显得有些低矮。
范质也觉察到赵匡胤站着未坐下,于是放下手中的折子,斜脸问道:“九重将军(赵匡胤又名赵九重)是否刚刚得到什么大好讯息?或者是对目前局势有高策应对?”
“对对,赵将军说说,你一直都未发表高论呢。”“九重将军高才国栋,必有妙计可解眼下之困。”“赵将军能力所涉各级各阶,定是从何处寻到颠覆困势之道了。”……那些个大臣像是找到了救星,纷纷用言语将赵匡胤往高处托。
赵匡胤抿了下嘴唇:“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高论,只是想告知一下各位大人我接下来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我不保证这些事情可以扭转我国目前困窘局势,但只要大家觉得这是在往我们要的目的上努力,那么下官还恳请各位大人一同鼎力承负,不要让在下一人独对疾风劲浪。”
“那是当然。”“我等肯定是与赵将军同进退。”……
赵匡胤双手一揖,是致谢,也是止住大家的聒噪:“既然各位大人这么仗义,愿意共同承负,那么我就将下一步用兵动银的计划说了。在座的都是国之重臣,将来若有举措泄漏于外邦,或者执行不力未达目的。皇上转驾归来后怪罪下来,在座所有大人都脱不了一份干系。哪位大人要觉得事重难承此责,此时退出朝房还来得及。”
赵匡胤其实已经是用话将在座所有人都套住了,此时就是有心逃脱责任的,也已经没脸面走出朝房了。
赵匡胤环视了一下大家,接着说道:“我刚刚的确是得到一个意外财富的讯息。但现下的世道,流言诳语猖狂。所以此类讯息,大都是井中明月、画中美颜,当不得真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去扭转局势,才是根本、实际之策。”
有人在摇头,因为这个议题已经讨论半天。现有条件下要有什么好办法,肯定早就商定下来了。
“刚才各位商讨的出发点与下官其实是同出一辙,之所以感到两难、多难而无良策可定,是因为各位大人都是贤良忠厚之人。用现有条件,必须是行非常之手段、极端之招数,方能得见奇效。”
↑返回顶部↑
而正常情况下,这种阁台上都应该有一个宫内带刀侍卫站位守护的。如果这里的卫士没有开小差擅离岗位,如果这里的卫士不是个聋子,那么他应该能听到赵匡胤哥俩儿的全部对话。而内城宫廷的带刀近卫,肯定不会是聋子,站位时也绝不敢开小差。
赵匡胤没有马上回朝房,而是在远离朝房的空地上将赵普的书信打开,反复看了两遍。他心中不由地大加感叹:这赵普果真是个人才,知道大周面临的困境后,立刻便给理出了几条策略。这些策略有些和自己所想相合,有些则弥补了自己无法解决的棘手处。
看完信件,心中又兀自揣摩一番,赵匡胤这才将书信揣在怀中,意气风发得走到朝房门口。然后在旁边的补奏处拿张空白奏折,提笔写下一份密折,这密折全文竟然只有两个字。待墨汁干透,合上折子,浇腊加密印封好。
赵匡胤拿着那封好的折子进了朝房,他已经出去了好一会儿,里面的沉默依旧没有打破。众多大臣尴尬地互相对视,而范质则眯着眼睛慢条斯理地一本一本地看折子,根本不理会那些人。
赵匡胤走到自己座位前,却未坐下。而是挺直伟岸的身躯,背负双手来回踱了两步,用目光扫视一遍朝房里个个低眉顺眼想以沉默熬过今天朝议的官员们。这一刻,他所显现出的气势、气度让别人感觉自己很是猥小,就连这高大大朝房都显得有些低矮。
范质也觉察到赵匡胤站着未坐下,于是放下手中的折子,斜脸问道:“九重将军(赵匡胤又名赵九重)是否刚刚得到什么大好讯息?或者是对目前局势有高策应对?”
“对对,赵将军说说,你一直都未发表高论呢。”“九重将军高才国栋,必有妙计可解眼下之困。”“赵将军能力所涉各级各阶,定是从何处寻到颠覆困势之道了。”……那些个大臣像是找到了救星,纷纷用言语将赵匡胤往高处托。
赵匡胤抿了下嘴唇:“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高论,只是想告知一下各位大人我接下来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我不保证这些事情可以扭转我国目前困窘局势,但只要大家觉得这是在往我们要的目的上努力,那么下官还恳请各位大人一同鼎力承负,不要让在下一人独对疾风劲浪。”
“那是当然。”“我等肯定是与赵将军同进退。”……
赵匡胤双手一揖,是致谢,也是止住大家的聒噪:“既然各位大人这么仗义,愿意共同承负,那么我就将下一步用兵动银的计划说了。在座的都是国之重臣,将来若有举措泄漏于外邦,或者执行不力未达目的。皇上转驾归来后怪罪下来,在座所有大人都脱不了一份干系。哪位大人要觉得事重难承此责,此时退出朝房还来得及。”
赵匡胤其实已经是用话将在座所有人都套住了,此时就是有心逃脱责任的,也已经没脸面走出朝房了。
赵匡胤环视了一下大家,接着说道:“我刚刚的确是得到一个意外财富的讯息。但现下的世道,流言诳语猖狂。所以此类讯息,大都是井中明月、画中美颜,当不得真的。我觉得还是应该利用我们现有的条件去扭转局势,才是根本、实际之策。”
有人在摇头,因为这个议题已经讨论半天。现有条件下要有什么好办法,肯定早就商定下来了。
“刚才各位商讨的出发点与下官其实是同出一辙,之所以感到两难、多难而无良策可定,是因为各位大人都是贤良忠厚之人。用现有条件,必须是行非常之手段、极端之招数,方能得见奇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