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上谕圣旨。直指曰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皇考未登梓宫前,仓猝之际,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此等处,尔总管理当禀阻,乃并无一言道及,亦难免罪。朕若不传,恐于国体乖违,所关重大。自传之后,若仍前不改,定按国法治尔等之罪。

  宜妃替九贝子出头,成了杀鸡儆猴的脚下梯。尊奉太妃等,雍正都将宜妃排之以外。九贝子羞愤难言,在朝前百般放肆激狂,后宫太妃等也一一收拾旧物,移居寿康宫之中。若是膝下有皇子阿哥的,可择日离宫奉养府中。

  一朝天子一朝臣,原来尊贵无比的后妃,辈分一上身份却远不如以前。禾青这几日见了嫔妃,似乎也觉出了一些待遇差异。

  倒是和太妃瓜尔佳氏不似得宠之人,素净着一张脸,认认真真的每日哭丧,多的一句话也没有说,对比之下略有些凉薄,却也无可挑剔。

  膝盖处阵阵的疼,禾青垂下头,凝眉细微的挪了挪。这几日下来,整个人也有些吃不消。只是德妃身为新帝生母,身份尊贵非凡。如今挺直腰背在前,不肯离开。四福晋也紧紧的跟着跪在身后,自己实在无法走开。兴许,轻快的一口气还没上来,禾青又想到圣祖帝原来的好了,对自己那些心思,难免羞愧,也不曾开脱半句。

  倒是年氏,挺着肚子跪出了血,如今正在床榻上休养。

  如今,雍正等无人去理这个孩子。底下的奴才却因为这是登基后的第一个孩子,年氏少不得一个主位,一个个尽是奉承小意,应是很舒坦吧?

  太后似乎也吃不消了,身子歪了歪。身边的奴才劝说着,四福晋上前小心的也劝着,这才见太后冷着脸回宫。似乎因为私情,太后迟迟不肯移宫,依旧还在永和宫中。

  好在禾青不用日日都来,这几日还有解禁出来的二阿哥及凯旋而归的十四贝子,两人对着灵堂嚎啕大哭,禾青作为女眷,避之不及,也松了口气。只等着寺庙敲钟,仪式祭祀完毕后。梓宫移送停柩殡宫,以备出灵。

  七十二人抬出棺木,雍正为首,领着皇子福晋,文武百官从东华门排到景山,跪在道左哭送。卤簿仪仗浩浩荡荡,引幡人在前高举万民旗伞,身后各有兵器,幡旗,各式各样的纸扎及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声势赫赫,鸣锣开道。八旗兵勇跟在棺木之后,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及宗室等随同,车轿连绵不断。禾青耳边尽是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吹奏,诵经之声。仪仗长至十几里,自京城道陵地,沿途几百里,间断搭设玉阶金瓦的芦殿,供停灵及送葬仪仗休息。

  芦殿朱碧交映,富丽堂皇。

  禾青看着雍正的脸色不太好,也不知因为近来繁忙,还是这洋洋洒洒的丢出去的银两。

  “主子,咱们回去吧。”三儿和镜儿搀着禾青,如今送了灵,大事已了,禾青心里头一松,神情尽是疲倦。

  禾青知道自己是身子虚,摆手让自己走,免得一下子太轻松,更容易上了病头。

  “娘娘金安。”沉声不忿的在身后传来一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