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箫铎等的就是这一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听得皇帝喜形于色,若是李昭在此,怕也要惊掉下巴,箫铎提出的就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在她那个时代有一句话——隋唐之后无世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科举制度的出现让寒门庶族崛起的更快,打破了世家的政治垄断。

  皇帝差点喜极而泣,深深自得自己当年慧眼识英雄。

  箫铎一桶冷水浇下去,以皇帝现在的实力想实行不可能,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眼下的九品中正制,最大的赢家是世家。世家绝不可能眼睁睁看着皇帝触动他们的利益,所以皇帝要拉拢寒门庶族,扶持庶族,让庶族和世家有一争之力,再加上天下舆论,未必不可行。

  本朝最大的庶族是谢氏,谢氏几乎统领本朝寒门,皇帝重视谢太子,谢家吃饱了撑的才不支持皇帝。

  皇帝讪讪。

  “太子,国之储君,天命所归,规行矩步,陛下为何不喜?父子不睦,实为亲者痛仇者快。”

  “太子懦弱。”皇帝含糊道。

  “太子年方十四,陛下大可为其择名师。陛下不喜太子,只会令诸皇子蠢蠢欲动,让诸王有机可乘。陛下何不将太子带在身边悉心教导,若实在不堪教化,再另立储君也为时不晚,陛下近忧乃诸王。”

  起码你先把谢氏安抚住啊,本身势力就弱,还四处树敌,没这么找死的。你要做什么也得有了相应的实力再说。

  一提到诸王,皇帝的理智就回归了一些,脑子里飞快的权衡了下,觉得箫铎的建议眼下看来是最恰当的,便道,“君一席话令我茅塞顿开。”

  君臣相谈甚欢,直到天色渐暗,皇帝才恋恋不舍的放箫铎离去。

  自己的话被皇帝采纳,箫铎满意离去,半路遇上常乐长公主,却被坏了兴致。

  常乐长公主,方太后之女,皇帝胞妹,自小就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性情颇为嚣张跋扈。嫁的楚家亦是大世家,然她后台够硬,不像她那些姐妹般被压制住了,遂这私生活依旧十分精彩,在府里养了几个门客,实际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常乐长公主中意箫铎很久了,今儿又听他壮举,更是心痒。一瞧,天时地利人和,将人偷偷骗到冷宫处,想好好和美人儿亲近亲近。

  以为是皇帝传他的箫铎走到半路,察觉不妥,打晕了引路的太监,接着高喊一声有刺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