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咱还是得一个一个来。先从氧气开始。

  我的氧气储备不少,但远不够造250升水。栖息舱角落里有两个高压储氧罐,这就是我的全部储备(当然,还要算上栖息舱里的空气)。每罐有25升液氧。只有在应急情况下,栖息舱才会调用它们:正常情况下会用氧合机平衡空气循环。氧气罐的主要目的是给太空服和漫游车灌气。

  总之,这些后备氧气最多只能造100升水(50升o2可以造100升水,因为每个水分子只含一个o)。不过,要真把它们用光了,我就没氧气进行eva了,也没有任何应急备氧了。况且,连所需的一半水都搞不定。此路不通。

  知道吗?在火星上,氧气可没你想象的那么难弄。火星大气含有95%的二氧化碳。而我呢,正好有一台设备是专门从二氧化碳中分解氧气的。耶!氧合机!

  只有一个问题:火星大气极为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收集工作很难进行。将空气从外面弄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整个栖息舱的设计宗旨就是预防此类事情发生,我在使用气闸的时候漏进来的那丁点儿火星大气简直少得可笑。

  这正是mav燃料站派上用场的地方。

  好几个星期以前,我的队友们乘mav离开了,但它的下半身还留在原地。nasa从没有将无效负载带上轨道这种习惯。起落基座、进出斜坡和燃料站都留在这儿。还记得mav是如何利用火星大气制造燃料的吗?第一步就是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高压容器中。只要我能让栖息舱给燃料站供电,它就能以每小时半升的速度向我提供二氧化碳,源源不断。10个火星日之后,我就会有125升二氧化碳,再利用氧合机,就能造出125升氧气。

  这样一来,我就有足够的氧气制造出250升水。氧气有着落了。

  氢气要麻烦一点。

  我本想打氢电池的主意,但是没有它们,就没有电池在夜间储能了。直接后果就是晚上会变得很冷。我能裹成一团御寒,但我的植物就要被冻死了。再说,每个氢电池里所含的氢气并不多。为了这么点氢气损失这么大,实在是得不偿失。到目前为止,能源这一块还没让我操过什么心,我不想节外生枝。

  所以,我得另外想个路径。

  我一直在谈mav,接下来我想谈谈mdv。

  马丁尼兹驾驶着mdv降落到地表的那段时间,想必是我生命中最惊险的23分钟,当时我和其他四名队友差点就尿了。这玩意就像一个大型的烘干机。

  首先,我们脱离赫耳墨斯号,降低轨道速度,从而实现常规降落。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我们撞上火星大气层。你感受过720公里每小时的喷气式客机遇到气流时的颠簸吧?想象一下如果你坐在28,000公里每小时的载具上,遇到颠簸时会有什么感受。

  多具降落伞在不同阶段会自动打开,进行减速,之后马丁尼兹开始手动导航,将我们降落到地面。他干得极为漂亮,常年训练不是吃素的,他省下了所有为合理误差所作的预备。最终,我们的降落地点离目标竟然只有九米。这家伙简直就是为这次降落而生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