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太后将临昭明寺的事儿,终于下了明诏定了论,礼部开始安排起来。时间紧促,雪绫不足,内务负责的太监抓瞎,正在想法从市面上倒腾呢。

  但市面上淞江雪绫的价格,已经居高不下了。

  就有那么一撮人,反复提到淞江雪绫的事儿,反复把武梁放在始作俑者的位置上,甚至“故意为难办差公公”这样的措辞都放出来了。

  因着淞江雪绫,又提到了蜀中收粮,并为程烈这个征粮官叫屈。——程烈何辜?遇上这么犴滑无耻之人算计祸害,难为这个年纪轻轻的筹粮官了。

  不管淞江雪陵也好,蜀中粮价也好,都是由武梁炒作而起,怪不得听说她腰包鼓得很呢。但这两项最终亏空的,都是国库的银子呀。

  因此有人提议,既然这女人资产来路不正,何不查抄没收,充归国库。既填补国库所损,又可扼止此女所行的浪荡不良风气,以儆效尤。

  对于真正闲嚼舌的人来说,他们喜欢嚼的都是绯闻本身,这种算计国库什么的,真的归于国事范畴了,一般人没兴趣提,也不太敢说三道四。并且,商人不是用贪污的方式,用正当的生意手法,就能把皇帝手里的银子变成自己的银子,好高大上的感觉呢。

  所以这种给人安谋罪名的说法范围很小,影响不大,并不成什么气候。

  但武梁却听说,有人曾拉着出来办差的太监攀关系,然后义愤填膺地同那公公叨叨这件事儿。

  虽然那公公并没有翻云覆雨手决定什么,但对于关注的人来说,也已经足够引起警醒了。

  ——试图算计她的银子!贱踏她的儿子!这两刀,才是真真正正戳中了武梁的要害。

  孙子,特么这么想玩?

  ···

  武梁捎信儿过去,程熙带着季光,来得很快。

  想必孩子也听到这种种的流言,所以当武梁说“对不起,我带累你了”的时候,程熙表现得很镇定,很沉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