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许多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后,一怕途程劳顿,二怕京城手续繁杂,不愿去京城兑换,便在陕西低价出售。京城交引铺看中其中差价极大,有近倍之利,便去陕西收买便钱公据,回京城到榷货务兑换茶盐钞引,再转卖给茶盐商人。这样便有两道利润。周长清等京城大交引商从事这项交易已经多年,冯赛没想到汪石竟也用这个法子得到盐钞茶引。

  “今天我又去榷货务请买钞引,顺嘴问了一句汪石,其中一位书手记得,说去年十一月底,汪石带着些便钱公据,去榷货务兑换过盐钞茶引。量还不少,有近十万贯。”

  “十万贯?据孙献所言,左藏库飞走的那库钱,数目也是十万贯。”

  “难道其中有关联?汪石看着出身穷寒,却有那么多本钱,他这本钱来路十分可疑。不过,他带去的便钱公据面额虽然是十万贯,但去陕西收买,应该和我们一样,半价就能买到。这么一算,他的本钱应该是五万贯左右。”

  “他兑换到十万贯交引,又用盐钞茶引去换了粮和绢?”

  “嗯。时机正好。十一月方腊虽然已经起事,但当时朝廷上下只视为一小群流寇,并没有当作大事。粮价、绢价也都还没涨。市面上粮食一石才一贯多钱,去粮商手中批买粮食,最多九百文。汪石若是用盐钞茶引换粮绢,价格更低些。他一定是瞅准了这时机,换到粮绢,囤起来坐等涨价。才一个多月,翻年到正月,粮绢价格都翻了两三倍。他虽然让了五十文利,其实仍赚了两三倍,更得了救助粮荒、绢荒的美誉。这汪石年纪轻轻,竟有此等眼力、胆识、气魄,若是行正路,是天下难得的大才。”

  冯赛听了,也不由得不惊叹,半晌才想起来:“不过,去榷货务兑换交引,需要京城牙人。陪他去的牙人是谁?”

  “刚才忘记说了,是你家三弟。”

  “冯宝?!”

  第二章

  河中府、搅肠痧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司马光

  去年十一月,周长清筹备了三万贯,委托冯赛前往陕西收买便钱公据。

  那些钱全都兑成银铤,装了四箱,用四头牛拉的太平车载着。虽然周长清派了四个仆役随行,冯赛却仍想让弟弟冯宝跟着,一来有个帮手,二来也让他多历练历练。冯宝本也高高兴兴答应了,可临走前,却到处找不见人。他这样闪火,已经不是一回两回。这之前便刚发生过一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