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1 / 5)
面对陆家的覆灭,他无能为力。
事后,就算他多方查探, 许多人、许多事情也不是他能接触的,他只能将陆从南藏在宫中, 一直到胖乎乎的陆从南瘦脱了形, 旁人再不能从他身上看出往日影子,他才放心将人带在身边。
十年, 他始终没有忘记陆家惨案, 随着年岁渐长,他渐渐接触政务, 多方暗查,可时间过去太久,许多与陆家兵败有关的事情早已深藏在时光缝隙,这么多年,他也只能做到将怀疑对象从满朝文武固定在几人身上。
赫家并不在他的怀疑范围, 他生母赫画歌出生的赫家出自中江顺州,顺州位于天都西南,良田广袤无垠,又是大梁朝腹地,几无兵祸,少有天灾,年年粮食丰收,是除天都外大梁朝最富饶之地。
筹备军粮对顺州并不是难事,且因为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雁萧关并不认为赫家会对陆卓雄动手。
可先前元信安提到前尘,言道赫洽云骤逝居然与陆卓雄有关之时,他心里便有了预感,此时元信安说当年事情与赫家有关,他有些意外,但也算不上诧异。
他甚至还能理智地思考当年军令到底是谁换的。
宣家的嫌疑最大。
与他不谋而合,元信安道:“陆家灭门兴许是多方出手,可宣家定然是其中最大的祸首。”
雁萧关缓缓道:“宣家当年一跃成为天都高门,最大的倚仗就是宣毕渊,数年来宣家小辈能在天都众子弟中混得如鱼得水却不只因宣毕渊宣愿恩两父子。”
元信安不知他为何突然说起此事,怔怔看他。
雁萧关像是在自言自语:“朝中有人乃其一,宣毕渊年逾六十,在朝中根基甚深,宣愿恩三十有余官至度支尚书已殊为难得,还有宣毕渊保驾护航,他现在尙还敛其锋芒,待有良机,日后定能扶摇直上。宣家小辈入朝为官之人不少,官职虽远远不及宣毕渊父子,可经营日久,也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二却在于宣富春。”
元信安自然知晓,宣家甚为爱惜羽毛,天都高门常见的贪污受贿、倚仗家中势力敛财的种种手段宣家中人一概不沾,这并不是他们对钱财没有欲望,而是因为宣富春。
宣富春大梁朝巨富的身份并不是徒有其名,他靠粮草生意发家,有了初始资金,粮草生意不过只是他生意版图中微不足道的一门买卖,瓷器布料、纸张酒水,甚至天都高门秘而不宣的私盐买卖,他都有涉猎。
↑返回顶部↑
事后,就算他多方查探, 许多人、许多事情也不是他能接触的,他只能将陆从南藏在宫中, 一直到胖乎乎的陆从南瘦脱了形, 旁人再不能从他身上看出往日影子,他才放心将人带在身边。
十年, 他始终没有忘记陆家惨案, 随着年岁渐长,他渐渐接触政务, 多方暗查,可时间过去太久,许多与陆家兵败有关的事情早已深藏在时光缝隙,这么多年,他也只能做到将怀疑对象从满朝文武固定在几人身上。
赫家并不在他的怀疑范围, 他生母赫画歌出生的赫家出自中江顺州,顺州位于天都西南,良田广袤无垠,又是大梁朝腹地,几无兵祸,少有天灾,年年粮食丰收,是除天都外大梁朝最富饶之地。
筹备军粮对顺州并不是难事,且因为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雁萧关并不认为赫家会对陆卓雄动手。
可先前元信安提到前尘,言道赫洽云骤逝居然与陆卓雄有关之时,他心里便有了预感,此时元信安说当年事情与赫家有关,他有些意外,但也算不上诧异。
他甚至还能理智地思考当年军令到底是谁换的。
宣家的嫌疑最大。
与他不谋而合,元信安道:“陆家灭门兴许是多方出手,可宣家定然是其中最大的祸首。”
雁萧关缓缓道:“宣家当年一跃成为天都高门,最大的倚仗就是宣毕渊,数年来宣家小辈能在天都众子弟中混得如鱼得水却不只因宣毕渊宣愿恩两父子。”
元信安不知他为何突然说起此事,怔怔看他。
雁萧关像是在自言自语:“朝中有人乃其一,宣毕渊年逾六十,在朝中根基甚深,宣愿恩三十有余官至度支尚书已殊为难得,还有宣毕渊保驾护航,他现在尙还敛其锋芒,待有良机,日后定能扶摇直上。宣家小辈入朝为官之人不少,官职虽远远不及宣毕渊父子,可经营日久,也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其二却在于宣富春。”
元信安自然知晓,宣家甚为爱惜羽毛,天都高门常见的贪污受贿、倚仗家中势力敛财的种种手段宣家中人一概不沾,这并不是他们对钱财没有欲望,而是因为宣富春。
宣富春大梁朝巨富的身份并不是徒有其名,他靠粮草生意发家,有了初始资金,粮草生意不过只是他生意版图中微不足道的一门买卖,瓷器布料、纸张酒水,甚至天都高门秘而不宣的私盐买卖,他都有涉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