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5)
实在闷得发慌时,她就揣上零钱坐公交车去东青市里。
这趟沿海而行的公交要开一个多小时,沿途经过好几个渔村,咸腥的海风从车窗缝隙钻进来,沾在头发上久久不散。
市中心的旧书店是她最爱去的地方,那些泛黄的书页里藏着许多绝版的文字,比如八十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早已停刊的文学杂志合订本、边缘写满批注的二手教材……
有一次,她在一本《现代诗选》的扉页上发现一行褪色的钢笔字:“l:愿你永远保持诗意。”这个名字让她心尖一颤。
她知道这只是巧合。
指尖抚摸着“l”这个字母,好像只有半个月不见,就很想她了。
那天她破天荒地买了这本诗集,回来时在渡轮上迎着海风读完了大半。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岚岛的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咸湿的海风里飘着炸年货的香气。陶念跟在母亲身后,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腊肠、干贝、红彤彤的春联,还有给他们兄妹二人买的新球鞋。
木材厂的生意确实红火,父亲在码头边置办的这套两居室,墙壁还散发着淡淡的油漆味。
陶念站在玄关处,看着鞋柜上摆放的全家福。那是去年春节拍的,她站在最边上,笑容有些拘谨。
这个“家”里,哥哥陶源有自己的房间,而她回来时只能和母亲挤在一张床上。
夜深人静时,她能听见母亲轻微的鼾声,还有窗外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
岚岛的口音带着特有的尾音上扬,和晋州平直的语调截然不同。潮湿的空气让她的毛衣总是泛着潮气,但街坊邻居的热情却让她心头温热。
“阿念回来啦!”杂货铺的王婶总会塞给她一把花生糖,隔壁的阿婆会拉着她的手说“又长高了”。
除夕夜,父亲难得早早收工回家。陶念帮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蒸鱼的香气弥漫整个屋子。
↑返回顶部↑
这趟沿海而行的公交要开一个多小时,沿途经过好几个渔村,咸腥的海风从车窗缝隙钻进来,沾在头发上久久不散。
市中心的旧书店是她最爱去的地方,那些泛黄的书页里藏着许多绝版的文字,比如八十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早已停刊的文学杂志合订本、边缘写满批注的二手教材……
有一次,她在一本《现代诗选》的扉页上发现一行褪色的钢笔字:“l:愿你永远保持诗意。”这个名字让她心尖一颤。
她知道这只是巧合。
指尖抚摸着“l”这个字母,好像只有半个月不见,就很想她了。
那天她破天荒地买了这本诗集,回来时在渡轮上迎着海风读完了大半。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岚岛的街道上挂满了红灯笼,咸湿的海风里飘着炸年货的香气。陶念跟在母亲身后,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腊肠、干贝、红彤彤的春联,还有给他们兄妹二人买的新球鞋。
木材厂的生意确实红火,父亲在码头边置办的这套两居室,墙壁还散发着淡淡的油漆味。
陶念站在玄关处,看着鞋柜上摆放的全家福。那是去年春节拍的,她站在最边上,笑容有些拘谨。
这个“家”里,哥哥陶源有自己的房间,而她回来时只能和母亲挤在一张床上。
夜深人静时,她能听见母亲轻微的鼾声,还有窗外海浪拍打礁石的声响。
岚岛的口音带着特有的尾音上扬,和晋州平直的语调截然不同。潮湿的空气让她的毛衣总是泛着潮气,但街坊邻居的热情却让她心头温热。
“阿念回来啦!”杂货铺的王婶总会塞给她一把花生糖,隔壁的阿婆会拉着她的手说“又长高了”。
除夕夜,父亲难得早早收工回家。陶念帮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蒸鱼的香气弥漫整个屋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