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5)
陶念尤其喜欢林知韫讲课时的眼神。当讲到动情处,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会突然变得深邃,像是透过课本看到了更遥远的东西。
有次分析《<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uijian/honglou/ target=_blank >红楼梦》中的判词,林知韫说到“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时,让陶念莫名想起自己看过的一本关于女性命运的书。
“她一定读过很多书吧。”陶念望着讲台上那个纤瘦的身影想。
而且,当她因为某个观点暗自较劲时,林知韫会突然话锋一转:“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然后准确地说出陶念正在质疑的那个角度。
这让陶念既惊讶又隐隐有些不安,就像被人从背后轻轻拍了下肩膀,却发现对方其实一直站在面前。
下课铃响起时,陶念罕见地没有立刻合上课本。
“你也觉得林老师讲课特别好吧?”李仕超转过身来,胳膊肘支在她的课桌上,“她不是还教六班吗?上周我去办公室交作业,正好看见六班几个学生围着她问题,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压低声音,“林老师直接说‘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回吧’,脸色可严肃了。没想到她平时讲课那么生动,私下还挺凶的……”
“是嘛?”陶念漫不经心地应着,目光却依然停留在黑板上。
林知韫的板书还留在那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粉笔字棱角分明,最后一笔的捺脚却带着几分潇洒的弧度。
心想却着,原来她不喜欢没分寸感的学生啊。
巧了,她也是。
陶念出神地望着那些字迹,它们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表面上规整克制,细看却能发现藏而不露的锋芒。
原来那个在讲台上引经据典的身影,那个能用一句话就让枯燥文言变得鲜活的老师,原来也有着明确的界限感。
她盯着板书看了很久,那些字迹工整却又不失锋芒,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既严谨又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深度。
后来,林知韫布置了一项特别的语文作业。
↑返回顶部↑
有次分析《<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uijian/honglou/ target=_blank >红楼梦》中的判词,林知韫说到“千红一窟,万艳同杯”时,让陶念莫名想起自己看过的一本关于女性命运的书。
“她一定读过很多书吧。”陶念望着讲台上那个纤瘦的身影想。
而且,当她因为某个观点暗自较劲时,林知韫会突然话锋一转:“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然后准确地说出陶念正在质疑的那个角度。
这让陶念既惊讶又隐隐有些不安,就像被人从背后轻轻拍了下肩膀,却发现对方其实一直站在面前。
下课铃响起时,陶念罕见地没有立刻合上课本。
“你也觉得林老师讲课特别好吧?”李仕超转过身来,胳膊肘支在她的课桌上,“她不是还教六班吗?上周我去办公室交作业,正好看见六班几个学生围着她问题,结果你猜怎么着?”他压低声音,“林老师直接说‘现在是休息时间,请回吧’,脸色可严肃了。没想到她平时讲课那么生动,私下还挺凶的……”
“是嘛?”陶念漫不经心地应着,目光却依然停留在黑板上。
林知韫的板书还留在那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粉笔字棱角分明,最后一笔的捺脚却带着几分潇洒的弧度。
心想却着,原来她不喜欢没分寸感的学生啊。
巧了,她也是。
陶念出神地望着那些字迹,它们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表面上规整克制,细看却能发现藏而不露的锋芒。
原来那个在讲台上引经据典的身影,那个能用一句话就让枯燥文言变得鲜活的老师,原来也有着明确的界限感。
她盯着板书看了很久,那些字迹工整却又不失锋芒,就像林知韫本人一样,既严谨又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深度。
后来,林知韫布置了一项特别的语文作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