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伯恩文采斐然,每每落笔,写就的诗文都会引来读书人的追捧,也让曲花间在外的名声从一开始的好坏参半,一边倒向正面。

  他虽算是投效了曲花间,但并没有入仕的打算,在渔湖县安顿下来后,便去新学应聘了夫子一职,与石夫子一同就任大学院的夫子。

  见到自己的偶像,石夫子十分激动,人一到渔湖便提着礼物上门拜访了数次。

  他自身也是小有名气的学问大家,黄伯恩自然不可能将他拒之门外,一番相处下来,两人十分投缘。

  往日里见谁都板着一张脸的石夫子失踪了,如今的他肉眼可见地欢快。

  连赵平安写的文章都不能让他再开口骂人,最多便是在作业本上批一个大大的红叉。

  黄伯恩进入学院后,收到所有师生的热烈欢迎。

  郭垂文来请示曲花间,想将院长一职让给他,却被黄伯恩得知后拒绝了。

  他已是古稀之年,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处理当院长要做的那些事情,只求每日替学子答疑解惑,闲来养花逗鸟。

  “承蒙曲大人关照,如今老夫衣食无忧,又身处桃源,这已是常人不敢想的好日子了,我已去信让家人都来此地居住,届时还得带孙子,更没精力管旁的事情了。”

  这是黄伯恩的原话,但他还记得自己跟随曲花间来幽州的初衷,又道,“当然,恩虽老矣,但还勉强拿得动笔杆子,曲大人若有用得上老夫的地方,尽可吩咐。”

  有他这句话,曲花间便满足了,他又不是周扒皮,非得让本该退休颐养天年的老者做些什么。

  便是他之前写的那些文章所带来的贡献,就足以让曲花间出资给他养老送终了。

  除了黄伯恩,池子衿也去新学挂了职,与黄伯恩不同的是,他并没有住进学院专门为夫子们准备的宿舍,而是赖在曲府客院不肯搬走。

  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孑然一身,夫子宿舍都是单独的一个小院,他一个人住着太浪费了,不如和其他幕僚挤一挤,还热闹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