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事情不是什么秘密,顾香生身在京城,身份使然,离权力核心圈子也近,就算她自己不刻意去打听,上官和也会将消息送到她面前来。

  八月初,夏侯渝抵达柴州。

  就在他到柴州之前的两日,柴州刺史许玮正好因为指挥作战心力交瘁,在官邸中病亡,回鹘人不知怎的听到风声,举兵来犯,夏侯渝到柴州的那一日,正好就遇上了回鹘人攻城。

  许玮的死让柴州很是乱了一阵,回鹘人如狼似虎,柴州差点就守不住,这时候幸好是于蒙带去的那两千兵马及时赶到,发挥了作用,加上他们带去的“万人敌”,仗着兵力增援和火弹之威力,生生抵挡住回鹘人的攻势。

  两日之后,回鹘人退兵,柴州得以保住。

  不过这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夏侯渝击退回鹘人之后,意味着他正式在柴州确立了自己作为行政军事统帅的权威,但夏侯渝并不满足于此,他在柴州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谋划着要给回鹘人一点颜色看看。

  而此时,伐魏的战事进展并不顺利。

  魏国求和的提议被齐君驳回,紧接着齐君又决定亲征,朝中自然而然分成几派,一派主和,主张答应魏国的提议;一派主战,但不赞成天子亲征;还有一派不但主战,而且也拥护天子亲征,认为亲征能令士气高涨,有助于齐军早日攻下魏国。

  主和的以文官为主,包括丞相于晏在内,都进行了委婉劝谏,但也有例外,譬如中书侍郎殷溥,原为寒门子弟,被皇帝一手提拔,素来对天子忠心耿耿,他就十分赞成皇帝亲征。

  夏侯礼在位三十余年,天威隆重,无以复加,这些反对的声音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他若是一意孤行,众臣也奈何不了他,更不必说皇帝的拥护者其实并不少,武将们早已磨刀霍霍,想通过伐魏来建功立业,天子一旦亲征,中军帐就不是他们说了算,如此就算战事出现失误,天子也怪不到他们头上去,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八月中旬时,战事又发生了新变化。

  齐人在越过迦南关进攻剑州数次未果,反被魏国大将曹宏彬用计诱敌深入,大败齐军,致使齐军连原本已经占据的迦南关都丢失,不得不退回迦南关外的武阳县。

  此事一出,魏国欢声一片,而齐君勃然大怒,最终决定亲征。

  天子一旦下定决心,底下的人自然都要跟着运转起来,亲征所用盔甲仪仗,大军行进所需的粮草,禁卫军里哪些随行,哪些又留守京师等等,上令下行,这一件件一桩桩确定下来倒也快速,到了八月底,亲征大军浩浩荡荡从京城出发,南下前往魏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