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欥完全同意。“朕深以为然。诸位爱卿,对此有什么意见?”

  太极殿上立刻热闹起来。因为惯性思维,大多数官员想出的主意还是推举,依靠裙带关系的那种。另一个原因则是,若是采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人、或者和自己关系好的人推上去,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换句话来说,旧的关系网分崩离析,留下的权力真空就像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分一块儿。

  然而,别说萧欥不中意,就连魏群玉也不中意。在萧欥再次询问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反对:“臣以为,有李氏和阴氏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前,就应当改变方法,不可守旧。”

  众臣即刻噤声。就算他们心里不赞同,也不得不噤声。因为,若是他们跳出来反驳,岂不是正说明了他们的心思就和广结朋党的李氏及阴氏有类似之处吗?

  “那魏太傅的意思是……”有大臣斗胆问了一句。

  “赶着时间,补一次秋试。”魏群玉道,根本无视其他人此即彼伏的吸气声,“在全大盛范围里征集青年才俊,为国效力!”

  这下子,根本没人能反驳他,心里刚冒出来的小九九只得迅速退散——确实,任人唯贤,这才是公正!

  “魏太傅所言甚是,臣附议。”第一个表示赞同的是郑珣毓。他赞成是肯定的,因为他早就烦死那些有事没事往他家跟前凑的关系户了;若是用一场公开的考试排好序,那他任命官员来不是简单得多?

  “臣同样附议。”

  “臣也附议。”

  不一会儿,几乎所有清流都表了态。而元光耀和顾东隅这两个本身就靠科考脱颖而出的大臣,更是再赞同不过:“十年寒窗苦,在国家栋梁的选拔里却一定会输给有家室的纨绔,这确实不利于大盛的未来!”

  萧欥全都听了。等这一拨人话都说完,他又再等了一会儿。确定没有大臣想要继续后,他才开口道:“众位爱卿所言,甚是为大盛着想,如此再好不过。这加一场秋试之法,确是最好的。周爱卿,你以为呢?”

  负责科考的礼部尚书周雅靖急忙出列。皇帝都说好了,他可能说不好吗?更何况,他也确实挑不出毛病?“陛下为天下着想、殚精竭虑,臣一定尽力而为,好为陛下分忧。”

  这么识相,萧欥很是满意。“那就这么定了。此次秋试在正科之外,又恰逢皇后有喜,便命名为恩科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