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1 / 8)
但,最让皇帝坐不住的不是圣旨,而是圣旨中的太孙周瑄竟还活着,就在季承宁麾下!
朝廷当然严辞斥责其为矫诏,是乱臣贼子编造出蛊惑人心的谎言,不过这么多年朝局腐败,官员媚上欺下,发出去的邸报根本没几个人相信。
除了谋害太子、太孙,假传先帝旨意外,一桩旧事更是令军中震惊,那就是当年永宁侯之死并非全是蛮部反复无常,而是许晟得了皇帝暗示,蓄意为之,从头至尾,永宁侯就是死于其忠心耿耿效忠的圣上算计中!
这个消息一出,更令无数人心寒,又心惊。
永宁侯与皇帝既是青梅竹马,又有从龙之功,战功赫赫,连这样的人都免不得一死,他们这些人又当如何安身?
大军从沧州出,一路上势如破竹,沿途守将不是早知季承宁用兵之神,就是百姓对朝廷已是失望至极,箪食壶浆,以应将军。
皇帝不得已诛杀许晟,称其为主犯祸首,是致使自己和季氏离心离德的元凶,可,反而更坐实了流言。
又三月,圣旨明发天下,愿封季承宁为洛河王,所谓洛河,乃本朝龙兴之地,此举无异于愿意与季承宁共分天下,圣旨中却无一字提到周瑄,显然不愿意承认其身份。
这其中也有皇帝的心思。
无论这个周瑄是真是假,但既已有了太孙的名头,岂肯屈居人下,季承宁用他的名头占大义出兵,朝廷只封季承宁,而不封赏他,必会引得周瑄对朝廷、对季承宁的不满,物不平则鸣,无外乎是。
但出乎朝廷意料是,这道圣旨并没有抵挡季承宁军队的步伐,却,长驱直入。
一路上与百姓秋毫无犯。
至今年二月,兵临城下。
事前季承宁传令,此乃皇帝一人之过也,与诸人皆无干系,只为捉拿祸首主犯,还天下一个清明!
三月初,洛京城破,无伤百姓。
↑返回顶部↑
朝廷当然严辞斥责其为矫诏,是乱臣贼子编造出蛊惑人心的谎言,不过这么多年朝局腐败,官员媚上欺下,发出去的邸报根本没几个人相信。
除了谋害太子、太孙,假传先帝旨意外,一桩旧事更是令军中震惊,那就是当年永宁侯之死并非全是蛮部反复无常,而是许晟得了皇帝暗示,蓄意为之,从头至尾,永宁侯就是死于其忠心耿耿效忠的圣上算计中!
这个消息一出,更令无数人心寒,又心惊。
永宁侯与皇帝既是青梅竹马,又有从龙之功,战功赫赫,连这样的人都免不得一死,他们这些人又当如何安身?
大军从沧州出,一路上势如破竹,沿途守将不是早知季承宁用兵之神,就是百姓对朝廷已是失望至极,箪食壶浆,以应将军。
皇帝不得已诛杀许晟,称其为主犯祸首,是致使自己和季氏离心离德的元凶,可,反而更坐实了流言。
又三月,圣旨明发天下,愿封季承宁为洛河王,所谓洛河,乃本朝龙兴之地,此举无异于愿意与季承宁共分天下,圣旨中却无一字提到周瑄,显然不愿意承认其身份。
这其中也有皇帝的心思。
无论这个周瑄是真是假,但既已有了太孙的名头,岂肯屈居人下,季承宁用他的名头占大义出兵,朝廷只封季承宁,而不封赏他,必会引得周瑄对朝廷、对季承宁的不满,物不平则鸣,无外乎是。
但出乎朝廷意料是,这道圣旨并没有抵挡季承宁军队的步伐,却,长驱直入。
一路上与百姓秋毫无犯。
至今年二月,兵临城下。
事前季承宁传令,此乃皇帝一人之过也,与诸人皆无干系,只为捉拿祸首主犯,还天下一个清明!
三月初,洛京城破,无伤百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