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6 / 7)
“廷恩!”李草儿喜出望外,她从沙洲一路赶来,面上说是要给亲家老太太贺寿,实则最要紧的就是想亲自看看胞弟。自那件事的消息传来后,西北知道点内情的都在心中担心,就怕李廷恩心思郁郁有个闪失差错。要知道眼下天下三分,两分握在李廷恩手上,眼看即将改朝换代,李廷恩此时哪怕是有一丁点的疏忽,对天下来说,都不啻灭顶之灾。
奈何事涉儿女之事,谁劝都不好,众人想来想去,想到李草儿是长姐,性情温和,正好戴家又在陇右,有个探访姻亲的由头,不会太过引人注目,这才决定让李草儿亲自赶到滁州,趁李廷恩在陇右的洹州练兵,很快要攻打河西一带,兄妹两人好见一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姐弟之间说说话见见面,才能让所有人放心。
“都快两年了,也不知道廷恩到底怎么样。他虚岁都二十五了,至今亲事还没个影。好容易跟杜……”李草儿话到嘴边没说出来,“我晚上一想到就睡不着。”
蓝嬷嬷安慰她,“太太安心,大都督打下这么大片基业,又怎会不将儿孙之事放在心上。大都督心里总有打算的,您甭担心。待会儿见着大都督也别一个劲儿说这事儿才好。”
“唉……”李草儿愁容满面,先前的喜悦恍惚间就不见了,心头满腹愁思压得沉甸甸。
“太太……”蓝嬷嬷想说什么,忽欲言又止。
李草儿从玻璃镜中看见她的神色,就道:“嬷嬷在我面前还要避讳不成,有话就说罢。”
蓝嬷嬷犹豫了会儿,看左右丫鬟站的远,弯腰低声道:“太太,老奴的意思,大都督常年行军,身边就只有从平他们几个一直带在身边的随从,您这回既来了,不如想法子给大都督添几个贴身服侍的丫鬟。有些事情,到底是女儿家心思细些。”
李草儿这些年管家掌事,出入皆富贵,早就不同以往。她立时就明白蓝嬷嬷的意思,吃了一惊,“你是叫我给廷恩安排通房?”
“太太……”蓝嬷嬷知道李家起于寒微,根本没动过这个心思,“大都督的性子,您比老奴更清楚。为难在关口上,眼看一位杜姑娘是不成了,还有一位杜姑娘,磨了这么久水磨工夫,眼看水到渠成的事儿,偏生又……”说到这儿,蓝嬷嬷忍不住叹气,“总不能就一直让大都督这样孤床凉枕的,好歹找两个懂事些的人服侍。实在不成,将来多给些银钱打发就是了。”
李草儿沉吟着没有说话。
蓝嬷嬷知道这是个厚道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太太也不必觉着就是委屈了谁。说句大实话,先别说大都督是何等的人物,就说眼下外面世情,多少人家卖儿卖女只求一口饱饭吃。若进来的人命好被大都督留下,以后自然不消说,就是被打发出去,一份嫁妆您帮着置备就是了,还能过不上好日子?您又不是欺男霸女强买强卖,您有甚过不去的?”
李草儿脸上有些松动,还是犹豫不定,“可姚家那儿……”说到底姚家才是正经跟廷恩定了亲事的。
蓝嬷嬷睁大眼,“太太,您还想着姚家呢。大都督起兵的时候,姚家可就四处痛骂咱们大都督,说要与李家一刀两断。大都督高义,就是如此一年前还叫人将他们从牢里救出来,结果这些人倒好,半路掉头去了淮扬道,一面跟想都督府里常来常往,一面家里人又不肯认大都督赐的官职,这种人家,怎的还能要?大都督不都说过以后不用走动了。”
“他们下狱,是受了连累。”姚家的事情,李草儿再是大度,心中是膈应的。只是想到姚家大房长子姚凤清现在是儿子的先生,与李廷恩有婚约的姚清词举止得宜,进退有度,又有几分惋惜。她想了想道:“寻个粗俗的,只怕廷恩看不上。寻□□出挑的,怕将来不懂事儿。”就是自己没妾室姨娘的困扰,婆婆却是有的,妯娌们,来往交际的人家都有,不懂事的小妾闹起来,自己这个出嫁的姑奶奶将来可不要意思见弟妹。
↑返回顶部↑
奈何事涉儿女之事,谁劝都不好,众人想来想去,想到李草儿是长姐,性情温和,正好戴家又在陇右,有个探访姻亲的由头,不会太过引人注目,这才决定让李草儿亲自赶到滁州,趁李廷恩在陇右的洹州练兵,很快要攻打河西一带,兄妹两人好见一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姐弟之间说说话见见面,才能让所有人放心。
“都快两年了,也不知道廷恩到底怎么样。他虚岁都二十五了,至今亲事还没个影。好容易跟杜……”李草儿话到嘴边没说出来,“我晚上一想到就睡不着。”
蓝嬷嬷安慰她,“太太安心,大都督打下这么大片基业,又怎会不将儿孙之事放在心上。大都督心里总有打算的,您甭担心。待会儿见着大都督也别一个劲儿说这事儿才好。”
“唉……”李草儿愁容满面,先前的喜悦恍惚间就不见了,心头满腹愁思压得沉甸甸。
“太太……”蓝嬷嬷想说什么,忽欲言又止。
李草儿从玻璃镜中看见她的神色,就道:“嬷嬷在我面前还要避讳不成,有话就说罢。”
蓝嬷嬷犹豫了会儿,看左右丫鬟站的远,弯腰低声道:“太太,老奴的意思,大都督常年行军,身边就只有从平他们几个一直带在身边的随从,您这回既来了,不如想法子给大都督添几个贴身服侍的丫鬟。有些事情,到底是女儿家心思细些。”
李草儿这些年管家掌事,出入皆富贵,早就不同以往。她立时就明白蓝嬷嬷的意思,吃了一惊,“你是叫我给廷恩安排通房?”
“太太……”蓝嬷嬷知道李家起于寒微,根本没动过这个心思,“大都督的性子,您比老奴更清楚。为难在关口上,眼看一位杜姑娘是不成了,还有一位杜姑娘,磨了这么久水磨工夫,眼看水到渠成的事儿,偏生又……”说到这儿,蓝嬷嬷忍不住叹气,“总不能就一直让大都督这样孤床凉枕的,好歹找两个懂事些的人服侍。实在不成,将来多给些银钱打发就是了。”
李草儿沉吟着没有说话。
蓝嬷嬷知道这是个厚道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太太也不必觉着就是委屈了谁。说句大实话,先别说大都督是何等的人物,就说眼下外面世情,多少人家卖儿卖女只求一口饱饭吃。若进来的人命好被大都督留下,以后自然不消说,就是被打发出去,一份嫁妆您帮着置备就是了,还能过不上好日子?您又不是欺男霸女强买强卖,您有甚过不去的?”
李草儿脸上有些松动,还是犹豫不定,“可姚家那儿……”说到底姚家才是正经跟廷恩定了亲事的。
蓝嬷嬷睁大眼,“太太,您还想着姚家呢。大都督起兵的时候,姚家可就四处痛骂咱们大都督,说要与李家一刀两断。大都督高义,就是如此一年前还叫人将他们从牢里救出来,结果这些人倒好,半路掉头去了淮扬道,一面跟想都督府里常来常往,一面家里人又不肯认大都督赐的官职,这种人家,怎的还能要?大都督不都说过以后不用走动了。”
“他们下狱,是受了连累。”姚家的事情,李草儿再是大度,心中是膈应的。只是想到姚家大房长子姚凤清现在是儿子的先生,与李廷恩有婚约的姚清词举止得宜,进退有度,又有几分惋惜。她想了想道:“寻个粗俗的,只怕廷恩看不上。寻□□出挑的,怕将来不懂事儿。”就是自己没妾室姨娘的困扰,婆婆却是有的,妯娌们,来往交际的人家都有,不懂事的小妾闹起来,自己这个出嫁的姑奶奶将来可不要意思见弟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