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让您去翻译这样一本您不太喜欢的作品,您还会这样精益求精吗?”

  文薰慎重思考,“我想,不会的。”

  听到想要的回答,席荣钧露出微笑,“感谢您。”

  他点头想请文薰坐下,却不料文薰也开口道:“我大概明白您的意思。我还能继续说两句吗?”

  他伸手,“请。”

  文薰是在大脑中谨慎措辞后,才把这番观点道出:“每个人的喜好不一,但,我们不是一个人。个人的喜好或许冷门,哪怕再出名的学者,也有不擅长的地方,但是只要把大家的文化特长合在一起,结合所有人的力量,不就可以解决大部分所谓“兴趣”的问题了吗?”

  她的话可以说是正中孟海白下怀了,“是的,我想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要不他们如何能是师徒呢?某些方面他们的想法是绝对一致的。

  丁时稳也道:“我想,我和孟先生的意思,包括朗女士刚才的话,都是在表达我们的翻译观是……我们从不是想消灭一部分,推举一部分,而是觉得,我们应该把路走得更宽,更广。”

  “是的,”文薰望着席荣钧说:“席先生,如您所见,我们有这么多人,何愁没有力量?愿意去翻译浪漫主义的,就去浪漫;愿意去翻译现实主义的,那就走向现实。不论是为了鼓励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思想,这两者都是翻译之道存在的意义。”

  胥载这时也点头说:“译者的翻译动机确实很重要。不瞒诸位,我以前也走错了一些路,做了为了翻译而翻译的事。年轻的时候有力气,生啃了莎翁的作品。那些译本如今看来,也已经落后了。”

  他说得轻松,又愿意自我承认缺点,一时间大家都响了善意的笑声。

  胥载十分坦荡,“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就如同在文学界里,我是支持高鹗续书存在的。没有后四十回,红楼便是一本不完整的小说。对于重视完整的中国读者来说,它还能够流传下来,拥有今天的影响力吗?同理,哪怕部分文学作品翻译的不好,但是只要翻译了,有读者看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我以为,哪怕某本作品只是吸引了一位读者,也不能叫无用功。因为或许正是那一位读者,才推进了更全面的二次翻译。”

  胥载的话十分浅白,大家不禁微微点头,开始思考这种“二次翻译”的存在是否确实有意义。

  莫霞章这是轻声开口:“其实除了译者当时的水平,对外文书的版本挑选,不也同样重要吗?西方一些名著过去了那么些年,经常有出版,又版版不一样。到底哪一版才最适合,哪一版的情节又最完善,都是咱们在翻译作品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