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想到今日江弈材的话,又写到:这就是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需要被打倒的原因。

  帝制为了巩固家天下,提拔一拨人,打压一拨人,利用一拨人,损耗一拨人。历史属于宏观叙事,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只能自己去选择的。岂有通过判断其“有用”和“无用”来做出是否可以轻易牺牲的道理?没有人是顺理成章的天,所以也不会有“以万物为刍狗”。

  霞章的故事讲得有始有终。他之后还告诉文薰,他给“妞妞”取了个名字,叫“宝淑”。

  宝,是宝贝、珍贵的意思;淑,本意为清澈,后来又因《诗经》指代善良,美好,且有品德高尚的引申义。

  两个很好的字,笔画也较为简单,且朗朗上口。霞章在写下名字交给郭瑞之时,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承托着父母的希望,日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霞章说,他在郭瑞和宝淑身上看到了底层人的一种可能,他决心帮助他们。今年宝淑已经上了二年级,他又正好搬了出来,便请了郭瑞来家里做事。

  莫霞章自己生活过,他不会不明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道理。

  文薰又想,霞章会如此行事,一定是考虑到了郭师傅的自尊了。

  例子举完,将话题回到论点。

  “以宝淑为例。她6岁启蒙,能考上小学,属实天资聪颖。可回忆你我之6岁,当时又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不说其他,我那时已经读完了《诗经》,单从能认得的字,便胜过‘宝淑’一头了。教育的参差不是从大学开始的,除了个人的愚钝聪颖外,还有重要的家庭因素,而这种家庭因素,又是社会造成的。”

  “社会的构成太复杂,太庞大,我们做不到连根拔起,但我们可以尽力去做。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所有的知识都会公开透明,只要你想学,你就能看见?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书本不再昂贵,哪怕身边只有一毫一厘,也能多少买得起书本?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教育不仅针对精英,还有普通人?大同社会的概念被提出几千年,会不会就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我们可以重新建设,尝试着去做到以前做不得的事?”

  莫霞章最后再将议题拉回“大学教育”这个主题:“启蒙是需要时间的,教育的发展也是需要时间的。罗公说,现在文人愿意做老师的少,那就让时间努力,让我们这些老师去培育更多愿意做老师的人。只有拥有更多的老师,才有更多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又为什么不能通过考试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引导他们走向更正确,更适合的道路?中国不仅需要高等大学,还需要中等大学,甚至是低等大学。人人都能受到教育,人人都能拥有知识,这样的国民才是建设国家最稳固的基石。”

  如果能有那样一天……文薰忍不住用最美好的幻想去构建,那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她不再迷茫,不再难过,因为她如今已经知道,一切都是制度的问题。

  是这个社会发展得太快了,是这个社会还没找到能令所有人舒适生活的方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