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92章 红英(三)

  武昌八年,春寒料峭,夏意未至,唐国改天换日,闲王唐兴被周后推上皇位,椋都城在权力的暗流与表面的平静中,悄然滑入了初夏。

  忠义侯府明哲保身,尚还安稳,只一处,不足为外人道。

  自打去岁秋末,于颂将荀兰从菡萏院的灶屋领回他的清玉院,时光倏忽,便是小半年过去。这百多个日夜里,菡萏院的六小姐于红英,成了清玉院最勤快的客。

  今日是抱一卷水红色的绉纱登门,说要请教兰姐姐刺一幅盛放的牡丹。明日又捧着绷架和五彩丝线过来,嚷嚷着要学绣那寓意吉祥的百子千孙图。她跑得脚底生风,那张苹果似的小脸上总是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仿佛能将清玉院连日来因外界局势而萦绕的沉闷都驱散几分。

  只可惜,于六小姐这份勤勉,全然未体现在她的女红技艺上。

  清玉院的书房一角,临窗的光线最是好,如今已成了荀兰临时的绣案。于红英正对着一方帕子较劲,针脚歪歪扭扭的,原本她想绣的是一朵缠枝莲,但细小的银针不听她使唤,硬生生被绣成了一团皱巴巴的线球。

  她撅着嘴,有些气馁地扯了扯线头。

  荀兰坐在于红英身侧,见状放下手中正在缝补的一件于颂的旧袍子,柔声道:阿英,莫急。刺绣之道,在于心静,手腕需稳,走线需匀。

  我手很稳的,姐姐你看。于红英转头将银针掷了出去,尖锐的啸声后,红线绷直,银针插在了几步开外的窗框上,入木三分,稳、准、狠。

  荀兰微微张了张嘴,接过于红英朝她递来的那方帕子。

  的确很稳

  于红英苦恼地说:可不么,但为什么在帕子上它就不听话了呢?

  或许是入针不对。荀兰纤长的手指灵巧地挑开几个死结,耐心演示,你看,从这里入针,慢一些

  于红英凑过头去,看得认真,鼻尖几乎碰到荀兰的手背。她嗅到荀兰身上淡淡的皂角清香,混合着一丝书墨气息,让她觉得安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