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4 / 5)
这会儿康熙正年少气盛,带着股睥睨天下的傲气,就像那日他说的有何不敢?这时候他肯定有了想要撤三藩的想法了,而银子是关键。
曾有人说过,姚启胜是个实干的全才,做事不拘一格又灵活有度,更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若是万岁爷愿意启用他,或许两广之地会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姚启圣能稳住郑经,又大开海禁,收取税收,那自然对皇帝是大好的。
可苏敏也说不清,自己这么做究竟对不对,历史的车轮因她而改变,这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陛下,奴婢不甚清楚。”苏敏虽偶尔偷懒,贪吃,总想着躺平过日子,可她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奴婢只是觉得,姚大人有些可惜了。”
皇帝严肃的说道,“他可是犯了海禁之罪。”
“您仔细看过姚大人为何要私开海禁吗?”姚启胜在这事上,做得实在漂亮:当年他接任江山知府时,府里的亏空就有十七万两,又因海禁的缘故,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他当时做的选择,是和葡萄牙人合作,把港口租给对方,一年能收二十万两银子,这些钱,他全用来补上了府里的亏空。
流民归乡者三千余户,税银增收五千两。
“您看,这算不算能吏?您不是最缺银子?”
这也是皇帝至今动容的原因之一,姚启胜做的许多事虽不合规矩,可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而非谋私利,而且太能赚钱了!
“朝廷禁海,防近海的原因,无非是怕接济反贼,可若是姚大人能收服那些人呢?”
“胡说,这种事儿是你能讲的?”
苏敏低下头,轻声道:“是奴婢轻狂了。”
皇帝却没说话,姚启胜先前面圣时,就说过自己能说服那些反贼归顺朝廷。“往后要谨言慎行。”
苏敏乖乖点头,“奴婢是想起小时候,有一年山东大旱,来了好多逃难的人,看着实在可怜,听说那些迁海的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返回顶部↑
曾有人说过,姚启胜是个实干的全才,做事不拘一格又灵活有度,更有高瞻远瞩的眼光,若是万岁爷愿意启用他,或许两广之地会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姚启圣能稳住郑经,又大开海禁,收取税收,那自然对皇帝是大好的。
可苏敏也说不清,自己这么做究竟对不对,历史的车轮因她而改变,这后果实在难以预料。
“陛下,奴婢不甚清楚。”苏敏虽偶尔偷懒,贪吃,总想着躺平过日子,可她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奴婢只是觉得,姚大人有些可惜了。”
皇帝严肃的说道,“他可是犯了海禁之罪。”
“您仔细看过姚大人为何要私开海禁吗?”姚启胜在这事上,做得实在漂亮:当年他接任江山知府时,府里的亏空就有十七万两,又因海禁的缘故,许多百姓流离失所。他当时做的选择,是和葡萄牙人合作,把港口租给对方,一年能收二十万两银子,这些钱,他全用来补上了府里的亏空。
流民归乡者三千余户,税银增收五千两。
“您看,这算不算能吏?您不是最缺银子?”
这也是皇帝至今动容的原因之一,姚启胜做的许多事虽不合规矩,可出发点都是为了百姓,而非谋私利,而且太能赚钱了!
“朝廷禁海,防近海的原因,无非是怕接济反贼,可若是姚大人能收服那些人呢?”
“胡说,这种事儿是你能讲的?”
苏敏低下头,轻声道:“是奴婢轻狂了。”
皇帝却没说话,姚启胜先前面圣时,就说过自己能说服那些反贼归顺朝廷。“往后要谨言慎行。”
苏敏乖乖点头,“奴婢是想起小时候,有一年山东大旱,来了好多逃难的人,看着实在可怜,听说那些迁海的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