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5)
但百官中也有人气定神闲, 对神来一笔毫不意外。譬如两度被提前告知的范仲淹。此刻,他不顾山顶的大风迷眼, 一瞬不瞬地望着扶苏身影, 等待着他的回答。
“希文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友人滕宗谅迷茫的脸, 出现在他的余光当中。
“子京莫慌。”范仲淹眼神未动:“在你眼中,太子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
滕宗谅神色微动。他这些年皆在外放, 初初回京城就赶上北上祭祖的大喜事。这些天里, 除了偶尔的照面, 他并未和太子殿下说过一句话。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这个话题无话可说。
“殿下之性情宽和而慈怀、多悯而仁恤,极其肖似官家。”他低声道:“爱民以德操、有能而治平。内圣外王,有三代之遗风。”
“是啊。”面对如此高的评价, 范仲淹的眉头也没跳一下, 替小弟子照单全收:“还有, 子京你莫要忘了,我等脚下踩的燕山,也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因每日勤恳处理政务, 悉心为殿下兜底之人是官家,殿下的文治如何,尚不可视。但他的赫赫武功,业已超过祖上三代,直逼太祖而去。
范仲淹:“子京,你不觉得,能食此君之禄,是为人臣子的一大幸事么?”
“希文,你……”滕子京瞪大了眼睛。
范仲淹的忠贞之德,他作为朋友最为清楚。当初变法失败之际,就算被贬谪至西北,也对官家殊无怨言。这样的希文兄,却在光天化日、祭坛之前说出如此“不臣”之语。
如此,只能说明一件事。
范仲淹的“不臣”之心,是官家默许乃至支持的。而官家的禅让之举,绝非心血来潮、或者以退为进的帝王心术,而是蓄谋已久的真心。
滕子京收回了震惊的表情,学着好友的样子注视起殿下的表现。其他互相交头接耳的人,也在信息交换中渐渐冷静了下来。百官的队伍再度恢复了平静。
能食此君之禄,确乎是为人臣子的幸事。但是太子殿下本人,又是怎么想呢。
“……”
↑返回顶部↑
“希文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友人滕宗谅迷茫的脸, 出现在他的余光当中。
“子京莫慌。”范仲淹眼神未动:“在你眼中,太子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
滕宗谅神色微动。他这些年皆在外放, 初初回京城就赶上北上祭祖的大喜事。这些天里, 除了偶尔的照面, 他并未和太子殿下说过一句话。但这并不代表他对这个话题无话可说。
“殿下之性情宽和而慈怀、多悯而仁恤,极其肖似官家。”他低声道:“爱民以德操、有能而治平。内圣外王,有三代之遗风。”
“是啊。”面对如此高的评价, 范仲淹的眉头也没跳一下, 替小弟子照单全收:“还有, 子京你莫要忘了,我等脚下踩的燕山,也是太子殿下的功劳。”
因每日勤恳处理政务, 悉心为殿下兜底之人是官家,殿下的文治如何,尚不可视。但他的赫赫武功,业已超过祖上三代,直逼太祖而去。
范仲淹:“子京,你不觉得,能食此君之禄,是为人臣子的一大幸事么?”
“希文,你……”滕子京瞪大了眼睛。
范仲淹的忠贞之德,他作为朋友最为清楚。当初变法失败之际,就算被贬谪至西北,也对官家殊无怨言。这样的希文兄,却在光天化日、祭坛之前说出如此“不臣”之语。
如此,只能说明一件事。
范仲淹的“不臣”之心,是官家默许乃至支持的。而官家的禅让之举,绝非心血来潮、或者以退为进的帝王心术,而是蓄谋已久的真心。
滕子京收回了震惊的表情,学着好友的样子注视起殿下的表现。其他互相交头接耳的人,也在信息交换中渐渐冷静了下来。百官的队伍再度恢复了平静。
能食此君之禄,确乎是为人臣子的幸事。但是太子殿下本人,又是怎么想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