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汴京周边河流多,稻田不少,眼下正是稻苗疯长的时节,稻田养蟹、稻田养鱼。

  周云初带着众人跑去景福园,先让人把稻田改造,蓄起一定量的水,才方便养鱼养蟹。

  顺带提示风险,若是大旱,汴河断流,鱼是养不成的。最适合稻田养鱼的地区在两浙路。

  过了两天,带人去长春园,实景展示桑基鱼塘,挖出的泥巴堆在池塘四周为基,基与池塘面积比例六四分,池塘养鱼,基用于种植桑树养蚕。产量高、见效快,提高桑叶、桑果产量。

  在万福园演示了立体种植,菜地散养鸡,鸡吃掉菜地中的害虫和杂草,鸡粪作为肥料,虽然会损失一部分菜叶,但是增加鸡蛋和鸡肉收入。

  要想亩产提高收入,看土地上种植的作物单价,最后规劝一句,不要扎堆种植同一种作物,否则量大价贱。

  众人看着果树之间还种着姚黄、魏紫、汴锦等高价花苗,甚至还有茄子和瓠瓜,这一亩地的价值得多高,除了二十棵果树,就拿姚黄为例,八百棵姚黄,就是八百贯。

  只是有一个问题。

  “周娘子,一亩地的成本里面,买种苗就占了一半,像这种单价高的花苗,种苗不便宜。”

  这个问题,周云初想到了,但是单凭她个人解决不了,小吏记录下。

  周云初回去就跟赵佣商量,蔬菜花果的种子,按照市场定价,民间花果园出售,国家给花果园补贴。

  比如,一粒姚黄种子,正常售价二十文,朝廷补贴给果园五文,农民只要花十五文就可以买到。

  作物成熟后售卖,像以往交税,由于作物单价提高了,交的税远远高于补贴的几文钱。

  果园、农户、朝廷,三方获利。

  还有一种办法,司农司管着御苑,有很多土地,培育出来的好种子,像惠民局一样,便宜卖种子给老百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