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庖厨养娃 第135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况且这时候的望门贵族,都流行住那大第,要建的又高又阔,长安城内地狭人多,是容纳不下这些大宅第的。

  因此在长安以北的五陵原上,在各个汉室皇帝的陵墓周围,渐渐的形成了高官贵族聚集的县邑,也叫陵邑。

  沿着渭水北畔,自东向西分别是阳陵邑、长陵邑、安陵邑、平陵邑、茂陵邑,这五陵,可谓是长安的“二环”了。

  季胥到了这,就想起背过的课文“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见了这样的富贵地,才道“五陵少年”难怪是富家子弟的代称。

  这五陵,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高祖的长陵邑。

  最早还得追溯到建国之初,高祖为了强本若末,巩固关中,下诏从关东移民入关,以奉长陵,长陵邑也就此建立完善了起来。这迁移入关的,也绝非一般人,是当时二千石的高官、原先的关东六国贵族豪杰。

  可想而知如今这长陵邑住的,都是开国功臣之后、齐楚贵族之后。

  出行多是以马牵引的轺车,二千石官员才能在马车两边漆的红幡,在这里竟是常见的了,甚至有二驾、三驾、四驾的马车,看着极其势派。

  季胥这样一辆破败的牛车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了。

  “神仙咧,这院子竟看不到头,能住下多少人啊。”

  “啥时候咱们也能住这样大的院子,就是做了神仙了。”

  季凤道。

  “得攒了几辈子的钱,才能住的起这么大的宅院?”田氏则声道。

  这长陵邑以高门大第为主,多是时常往返长安城内,要参与朝会的官员才会在这赁宅院,一家老小居住,赁一间单独的小屋子也难的。

  她们没有在这多停留,路过后到了隔壁的安陵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