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庖厨养娃 第33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胥姊,胥姊?”

  陈车儿在屋前唤她,把背上的筐箩卸在屋檐下,抹了抹汗,同她道,

  “我得了两筐菰瓜,是窑场的王典计给的,他们甘家的菰秧有好些坏了虫,结出这涩涩的茭瓜,

  王典计得了两筐,他老人家不爱这涩牙的东西,都给了我,大母让我分一筐来你家。”

  甘家是盛昌里首屈一指的富户,良田连片,山林丰硕,那窑场就是甘家的,这冯家的祖辈,便是甘家放良的家奴,据说他家现在还有家奴数十。

  季胥卖蒸饼,远远能瞧见那高门大院,也有那甘家的仆奴,来买过她的蒸饼,这王典计,季胥并未见过,听陈车儿提过,是甘家老仆,窑场管账的。

  一道回来的还有凤、珠二妹,方才她们正在陈家顽来着。

  季凤拿起这绿壳的茭瓜,叹道:“好好的菰一染上虫,就结不了菰米了,菰米变茭瓜,多可惜哪。”

  “是咧,”陈车儿也道,“也就是甘家田多,不在乎这点,换做我们,该多心疼哪。”

  其实这时候的菰,也叫做苽,所谓染上虫,是被一种黑粉菌寄生,一旦被寄生后,植株就不再抽穗开花了,也就失去了结子能力,菰的茎会不断膨大,形成似小儿臂的茭瓜,也就是后世的茭白。

  但此时的茭白可并不受欢迎,毕竟有它,就结不出菰米。

  这时的菰米是六谷之一,《西京杂记》有云:“菰之有米者,长安人谓为雕胡。”

  这种菰米,也被称为“雕胡”、“鸡头米”、“鸡头”、“雁头”等等,香滑可口,是西汉百姓们很重要的一种粮食,直到唐宋也还在食用,后来李太白所写的“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里面的“雕胡饭”,便是菰米饭。

  不过在季胥所在的后世,水稻丰产,菰米比较少见了,其黑粉菌寄生而形成的茭白,也被专门培育,成为秋天一类受欢迎的蔬菜。

  “谢谢车儿,还劳你送来。”季胥道,一面去给车儿把筐箩腾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