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80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人说的自然是之前院士评选的事情。

  栗亚波虽然顺利得到提名,但缺少个人冠名的完整项目,也确实是个隐患。

  一番闲谈过后,常浩南再次伸出第三根手指:

  “第三,也是目前最麻烦的,是强背景磁场系统。”他加重了语气,“要实现高效约束和高比压运行,我们需要12,乃至15t以上的稳态超强背景磁场,国内在nbsn和nbti磁体工程方面有些基础,但要想达到10t以上级别、且满足聚变堆复杂几何和极高电磁应力要求的巨型磁体,可能还要点时间。”

  栾文杰赶紧严肃地记录下来。

  然而紧接着,常浩南又话锋一转,提出一个可能的捷径:

  “不过,如果我们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彻底扭转与美国方面的力量对比,那么欧洲方面,特别是瑞士和德国,就有为大型科研装置配套研发的现成技术部件,可以直接拿过来用。”

  栾文杰听完,停下笔陷入思考。

  “经过‘熔炉’清单的精准打击之后,华盛顿方面手里能打的牌,应该已经不多了。而我们,”他抬眼看向常浩南,“信标计划带来的战略主动性和你手上的n-s方程通解,才是真正的撒手锏。彻底扭转力量对比的时间窗口,我认为不会太远。”

  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锐利:

  “不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为了避免个别国家一条道走到黑,我们还是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立足自身,同时寻求国际合作的可能。”

  常浩南点头表示赞同。

  “那么选址呢?”栾文杰又问,“聚变堆毕竟涉及核材料,虽然你强调其固有安全性优于裂变堆,但社会影响仍需考虑。”

  “聚变堆的固有安全性是确凿的。”常浩南解释道,“燃料氚的半衰期短,总量也会被严格控制,而且聚变反应本身没有链式反应失控的风险,即便发生最极端的真空室破裂事故,反应也会因燃料稀释而立即停止,放射性后果远低于裂变堆。此外其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如水源、地质等,也比裂变堆宽松许多,选址灵活性很大。”

  说到这里,他起身走到栾文杰桌前,抬手在墙上的华夏地图上缓缓摸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