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439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错。”

  俞丞东点头:

  “如果无法解决,将直接导致我们的5g基站部署进度大幅延迟,手机产品也会严重缺货……这也是我们迟迟不敢和甲方确定具体供货周期的原因。”

  “所以我这次来,是想请教常院士,基于贵实验室和长光集团共同突破的新型光刻系统技术,其落地和产能爬坡的进度,最快能到什么程度?”

  面对这种情况,常浩南很想给出一个乐观的答复。

  但科学和工程的规律不容逾越。

  “如果以年底为量产目标,那根本不可能。”他直接亮出结论,“光刻机毕竟是相当复杂的大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赶在年底之前量产,更何况就算把设备交付给华芯国际,他们也需要时间组织生产和提高产能。”

  但俞丞东却并未表现出失望。

  “不,节点不是年底。”他划过平板电脑的屏幕,展示了另外一份报表,“无论是2b还是2c业务,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尤其是在技术代际切换的初期,市场本身对产能的弹性容忍度是比较高的。”

  “初期供货紧张、需要预约抢购,这都是可接受的,甚至能营造一定的市场热度……但关键在于供应链不能中断,后续产能必须能跟得上市场需求的爆发,只要华芯这条线能在明年夏天稳定接棒,我们就有信心按原计划推进全球市场的拓展!”

  ……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常浩南应道。

  门被推开,张汝宁出现在门口。他显然刚从实验室出来,身上还穿着浅蓝色的实验服。

  “常院士,打扰了。关于昨天偏振像差模型优化后的第三轮仿真结果,我有些新的想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