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98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没办法,局势变化太快……必须得未雨绸缪。”常浩南睁开眼睛,回答道,“而且,工建委的现行框架应该能应付过来,栾主任你也不用太担心。”

  他其实早就看穿了对方的顾虑所在,但总不可能解释说这是来自上辈子的经验教训,所以只好装模作样地开始推理:

  “美国人手里的牌已经越来越少了,但越是这种时候,对方越有可能会铤而走险。”

  栾文杰想了想,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但还是不太容易接受:

  “可是以现在的局势看,如果真的全方位脱钩,受损更大的应该是美国人自己?”

  “理性分析的话,确实是这样……但不应该指望对手的决策层能始终保持理性。”

  常浩南叹了口气:

  “另外,我原本的判断是,对方很可能会瞄准我们的两个弱项,也就是半导体和精细化工下手……但通过烛火科技这一轮交锋,基本上可以排除掉第二个选项。”

  ic制造的产业链看上去很长,但其中的关键点反而不多。

  几乎没怎么给常浩南留出操作空间——

  90年代末那几年,华夏的技术底子实在太差,而且常浩南自己的影响力也还局限在航空产业内部。

  等他能撬动足够多资源的时候,湿法光刻这条线都已经成型了,实在插不进什么核心技术。

  外围专利倒是能有不少,但对于产业完整性的意义很小,几乎不可能作为博弈筹码。

  好在通过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以及国产机床控制系统这两条线,算是让ic设计水平和ic封装技术勉强跟上了时代。

  只不过芯片这行当属于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利润最高的消费级产品同时也是技术最顶尖的产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