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76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投影上清晰地列出要点:

  “第一,样品制备冲突。tem要求超薄(纳米级)薄膜或薄片,apt要求尖锐的针尖状样品……”

  “第二,视场与信息源差异。tem观测的是整根针尖(或薄膜特定区域)的二维投影结构,而apt收集的是针尖顶端的原子逐层蒸发数据。二者观测的‘位置’和‘尺度’存在根本性错位……”

  “第三,apt数据畸变。原子飞行时间受电场、邻居原子影响,位置重建算法对针尖形状的理想圆锥假设与实际形状偏差很大,导致重构的三维点云图必定存在显著局部畸变……”

  “第四,精度维度矛盾。apt在深度方向,也就是沿针尖轴向的精度可达原子级,但横向分辨率,即垂直于针尖轴向较差,而tem提供高分辨二维图像,但缺乏深度信息……”

  “……”

  常浩南专注地听完,脸上赞赏的表情更盛。

  能在一晚上总结出如此详实的四项内容,这位孙研究员要么是能力超常,要么就是早考虑过类似的问题。

  稍作思考之后,他直接开口道:“后面两个问题——apt数据的三维畸变校正,以及tem二维高分辨信息与apt三维点云数据的融合校准,这正是我们火炬实验室最擅长的领域。”

  尽管已经从饶志和那里听到过这位常院士的风格,但如此明确和坚决的表态,是孙飞过去很少见到的。

  震惊之下,一时间竟然没顾得上回应。

  常浩南也不等他开口,而是继续道:“至于前两个难题,样品制备和视场匹配,则需要贵方团队来攻克,我相信,在显微结构表征的工程实现方面,国内应该没人比你们更专业。”

  孙飞沉吟片刻,眼中闪过几分锐气:

  “样品制备方面,可以尝试聚焦离子束(fib)和微纳操纵探针协同加工,在薄膜特定区域‘雕刻’出符合apt要求的纳米针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