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80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就算现在,轨道不同部分所对应的冷却强度也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远看很难分辨出来而已。”

  果然,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表面貌似一个整体的冷却管路,实际上却存在两个互不连通的部分,分别负责发射轨道的首尾两端和中间。

  马明伟不清楚航空系统内部的标注习惯,但也很容易理解是冷却液的温度和流量不太一样。

  “我们专门结合电枢的运动特性研究过电磁轨道在连续快速发射过程中的热量分布,结果是一个二维的电磁-热力学耦合模型。”

  常浩南指着屏幕上那根长条形的发射滑轨介绍道:

  “定性来讲,电磁轨道本身所产生的焦耳热集中在前半部分,也就是靠近炮尾附近,而轨道与电枢接触区域所产生的摩擦热则集中在中后段,也就是靠近炮口部分,总体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征。”

  “另外值得一提的地方是,由于趋肤效应的影响,电流会集中通过轨枢接触面四周的棱边上,导致接触面边界上的温度较高,中央区域温度较低,所以就算要设计内部冷却通道,也不能像常规方案那样直接把滑轨做成中空,然后在里面充入冷却液……”

  本来,俩人之间的交流只能算是在测试准备期间闲聊而已。

  但到了这会儿,性质就已经有点变味了。

  马明伟虽然还不至于掏个本子出来,但也在冷却系统设计方面询问得越来越细,显然是真正上了心。

  毕竟电磁弹射验证设备的成本成百上千倍于一门简陋的电磁炮,在真正动工之前多准备几手总没坏处。

  不过越是谈到深处,马明伟越是觉得这东西恐怕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那电机内部呢?”

  他追问道:

  “比起暴露在外面,而且还是铜制的滑轨,更大的热负荷应该发生在电机部分才对……怎么在设计图上没看到专门的冷却通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