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09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样可以把装药截面做成多孔蜂窝状,或者干脆就是实心的……再或者就算维持空心装药不变,端面燃烧也能提高药柱在工作过程中的整体强度,减少发生故障的隐患。”

  为了保证燃烧的均匀性,传统固体推进剂都是制作成圆筒型,从柱孔顶部点火之后再由内到外分层燃烧。

  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整个药柱会越烧越薄,强度也越来越差。

  过去的固体推进剂都是一锤子买卖的工作方式,爆发一波之后很快就结束了,这种燃烧方式的影响或许还不大。

  但电控推进剂的燃烧几乎贯穿飞行全程,即便改善了药柱的初始强度,也很容易因为中末端巨大的横向过载而出问题。

  而端面燃烧则是从下往上把药柱越烧越短,承受过载的能力越来越强,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

  常浩南只是对林成刚开发出的推进剂体系比较感兴趣,所以才趁着滑翔式高超进入研发关键阶段之前的当口过来看看情况,并没有提前考虑过更加贴近应用层面的事情,所以闻言没有马上回答,只是低头思索了片刻。

  “端面燃烧倒是没有问题,大不了在装药和喷嘴之间专门设置一个膨胀室,关键在于点火方式……”

  他说着看向身旁正掏出一个本子奋笔疾书的林成刚。

  对方作为ctk系列推进剂的设计者,肯定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

  后者此时也恰好记完笔记,抬起头回答道:

  “跟常规推进剂不同,电控推进剂的点火依赖电极与药柱之间的接触,又因为需要多次点火,所以电极必须克服药柱燃烧所导致的形貌变化,始终维持和燃烧面的接触……”

  “这种情况下,芯部电极显然是最直观的方式,外电极可以直接与火箭壳体融合,而内电极直接取代原来点火器的位置即可。如果做成端面燃烧,那电极布置就会存在问题。至少有一端需要跟随药柱移动,才能实现持续工作。”

  或许是觉得单纯口述有点抽象,所以他左右寻摸了几下,接着从机房另一端拉过来一面白板。

  “我也考虑过环-端电极的设计,两个电极全部固定……这样可以让电能热效应产生的热量主要集中于燃烧端面区域,有效降低药柱的熔化现象,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问题是药柱和环状电极之间的接触性能不可靠,如果采用过盈配合,那药柱移动又会存在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