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01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您看,我们在弹舱前缘设置了五条高36mm、宽10mm、长450mm的扰动装置,并分别测试了0°、15°和30°三个大小的后壁倾角,结果显示在马弹舱长深比为12、马赫数ma=1.8的情况下,不仅弹舱外偏航力矩的最大值减小了12%-27%,而且弹仓内所有测点的总声压级也都出现了1.0-1.4db不等的降低,相当于同时改善了舱外气流情况和舱内振动情况。”

  “这两个数字虽然都还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但目前的结果本来也只是我们根据经验选定的初始值,后续仍然有非常巨大的优化空间……更重要的是,前缘扰动装置可以充作结构加强筋,几乎不会影响弹舱本身的有效容积,在弹舱门关闭的情况下,也不会对雷达反射面积造成负面影响,所以……”

  听到这里,乔晨青一时没憋住自己的情绪,直接接过了后半句话:

  “所以,相同的思路可以直接用在隐身飞机的弹舱里?”

  “正是如此。”

  蒋建军的脸上也早就没了困意:

  “我们把这个设计思路跟f22战斗机,还有s37验证机的浅腔弹舱对比了一下,发现美俄两国应该也是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方案,所以单从外观上不容易看出端倪……”

  “关于作用原理,我们推测是由于气流流经金属条时产生了一系列的高频涡,这些涡的频率远大于噪声回路自身频率,可以增强剪切层内气流的掺混,破坏大涡结构并吸收剪切层能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噪声产生的回路……”

  具体的技术内容,乔晨青自然听不太懂。

  但他也没在这些细节上面纠结。

  只是缓缓做了个深呼吸,视线在面前的几块绘图板上重新扫过一遍:

  “看来常院士的那一张纸,还真是解决了大问题……”

  第1214章 风洞总温不够?

  对于整个高超音速武器项目来说,常浩南规划的双锥体空射弹道导弹毕竟只是一个验证项目。

  尽管在研制过程中顺便解决了很多意外问题,但就“武器化应用”的最终目标而言,肯定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种使用低温液体推进剂的型号上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