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94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众多与会者的注意力也重新汇聚到了601所代表们的席位之上。

  “正如杨同志刚才所说的那样,如果只是跟随f22的技术思想,就不可能真正获得超越其性能的产品。”

  孙琮一开口,就是一個以牙还牙,直接用对方说过的话开头:

  “从技术原则上讲,翼面在提供了飞机飞行基础的同时,也一并增加了气动阻力和雷达反射面积,而不同翼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飞机隐身设计领域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尝试在不影响升力和控制能力的前提下,减少翼面的数量和面积,并最终得到了这一采用半无尾布局的技术方案。”

  “关于这一布局本身,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并不陌生,除了最典型的yf23方案以外,波音在jsf项目中推出的x32验证机,虽然严格来说属于无尾大三角翼加双垂尾的常规布局,但在通过减少翼面数量来提高隐身性能的思路上却是一致的……”

  “尽管我们国家过去并未正式服役过半无尾布局的飞行器,但我们所通过对‘暗剑’无人概念机的研究,已经掌握了一定设计经验,并且对于该布局的控制逻辑进行过多轮地面测试……”

  “……”

  虽然孙琮的介绍也颇为精彩,但常浩南却不难看出,现场气氛似乎还是偏向于之前611所的方案更多一些。

  毕竟,两边拿出的方案都不算常规,且对于翼面关系和飞行控制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可611所已经在歼10上验证了鸭翼+大三角翼布局的可行性,如今再拿出第二个同类方案,也算是轻车熟路。

  而601所的半无尾布局,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根基不稳了。

  当然,你可以说当年搞歼10的时候,那个方案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比今天的半无尾布局要小。

  但时代毕竟不同了。

  2005年的华夏,已经过了那个必须冒险做三级跳才有可能追上世界领先水平的阶段。

  在作出针对性设计的基础上求稳,是大部分人更愿意看到的选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