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7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方抬起头,语气和蔼:

  “如果你说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需要长期在大气层以内飞行,是否有相对成熟,或者至少可以确定有效的技术来保护飞行器本身?”

  常浩南最开始的计划里其实有一部分相关内容,甚至涉及到了结构温度场以及应力场的分析方法,只是后来考虑到听众的接受能力所以删掉了。

  现在既然有人问起,他也就顺势总结了一下:

  “从外形上说,乘波体确实具有尖锐的边缘与钝头体边缘相比气动热峰值更为严重,但可以在飞行体前端对称中心位置设置喷口,在喷流与主流的总压比达到0.35或更高时,就能够干扰,甚至隔绝主流流场,实现较好的热防护效果。”

  “当然,更具体的研究,还需要依托大型高超声速风洞,以及实际试飞来进行验证……”

  首长又低头在本子上写了几笔,同时微微伸出手示意道:

  “可以了,请继续吧。”

  常浩南:

  “好的。”

  乖巧.jpg

  接着继续翻页。

  “接下来的第四类构型相对比较简单,是类似传统的细长飞机机身,如果使用火箭发动机则属于轴对称锥形体或双锥体,如果使用吸气式发动机,则可以像头部进气的战斗机,通过马赫锥减小波阻,并为发动机提供入口进气条件。”

  “这一设计的难度不高、控制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也较低,内部空间利用率虽然有限,但仍然优于传统的乘波体,缺点在于升阻比较低,因此速度潜力有限,很难达到7倍音速以上,因此可以考虑用于早期型号的高超音速武器,由弹道导弹或是高空高速飞机携带,压缩敌方目标的转移时间。”

  常浩南干脆没有讨论拦截的事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