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1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他这边emo的时候,刚才踊跃提问的几个人也重新被激发起了积极性。

  虽然大家其实都还没看过,甚至未必知道常浩南发表了新论文,但显然不可能有人会质疑他刚才说法的真实与否。

  至少不可能当场质疑。

  而如果大尺寸三坐标测量的精度问题能够被克服。

  那么很多问题似乎可以迎刃而解了……

  “常院士。”

  之前最开始提问的那名教授再次一马当先:

  “杨亮同学的研究是基于单机总装的,那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大,在整条生产线,甚至车间尺度上应用同样的技术,再结合室内gps定位,是不是有可能摆脱总装过程对于特制型架的限制?”

  传统的飞机装配过程采用非自动化模式,各项操作高度依赖人工,因此对于不同型号和设计特征的飞机,还需要针对生产流程专门设计一系列装配型架。

  例如给c808飞机安装发动机的型架,就不能用于c909飞机。

  甚至同一型号在经过一些设计改动之后,也要相应更换辅助工装才行。

  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生产速度和灵活性。

  而常浩南也顺势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以目前三坐标测量设备的实际精度而言,要想完全摆脱型架还很困难……但可以把绝大部分的专用工装更换为通用设备,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生产灵活性,甚至让不同型号实现共线生产……”

  说到这里,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来自半个多世纪以前的经典比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