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60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在详细看过杨亮的毕业论文之后,倒也是真的有些兴趣。

  因此点了点头,朝着屏幕外的方向伸手示意:

  “请杨亮同学开始答辩吧!”

  被常浩南直接点到名字,早已经站在小讲台后面的杨亮纵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整个人的姿态还是猛地一僵。

  随后用力做了个深呼吸,才把话筒轻轻掰回到自己面前: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我是答辩人杨亮,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数字化测量和空间调姿定位技术在飞机自动装配过程中的应用》,是在李雄江教授,以及周书万工程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的……”

  “首先是论文的选题背景,飞机制造业作为推动国民经巧快速增长的战略性产业,直接影响着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军事威慑力,而飞机装配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大量的大量的复杂部件和辅助工艺装备,各个环节的协调复杂……”

  虽说面对这种架势,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毕竟也是货真价实地做了四年研究,因此真正开始介绍答辩内容之后,杨亮反而逐渐进入了状态:

  “我校已经与航空工业集团镐京飞机公司合作,计划研发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空间定位和装配生产线,而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常因为物体遮掩无法进行测量……”

  “而我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多台激光跟踪仪之间的协同作用,利用公共观测点对激光跟踪仪进行转站,使得飞机装配能够在统一的装配坐标系下进行……”

  “……”

  说实话,就连常浩南都没有想到,在自己和姚梦娜给予了一个初速度之后,隔壁航空工业集团能把自动化装配技术推进得如此之快。

  在世纪之交,总公司拆分前夕,镐飞集团生产歼轰7a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人工装配,只是在零部件生产,以及工时和工位分配等管理过程中用数学优化方法取代了过去的纯经验方法。

  而短短四年时间过去,竟然已经开始考虑在大部件级别的空间定位和装配过程中引入自动化技术。

  如果能够结合他此前在猎鹰8z预警机上测试过的大部件预连接工艺,那么一架飞机在总装过程中所占用的工时将有可能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装配精度反而还能有所提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