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06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于缺点……

  剩下的几乎都是缺点。

  首先,燃料是有限的,实际上卫星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携带的燃料能使用多长时间

  其次,可想而知,化学燃烧的稳定性实际上很难保证,即便成为燃料电池也一样,因此很难进行特别精细化的控制。

  并且,燃料本身的重量相对于卫星的体量而言占比不低,就功能来说几乎相当于完全浪费。

  此外,随着燃料的消耗,卫星重心也会发生变化,给星载控制系统凭空增加了很多负荷。

  更不用说后期半满燃料罐中的液体会无可避免地在卫星移动时晃动,进一步影响动作精度……

  尽管人们已经为此进行了很多改进,比如常浩南在青鸾二号上就测试过的全新姿态调整算法,但仍然无法根除这些弊端。

  实践七号作为通信验证星,本身并不要求特别苛刻的通信精度和变轨频率,可是这又与自主定轨测试的要求不相符合……

  总之,在保证实践七号本身任务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能留给孟志中他们用来测试的机会其实少之又少。

  效果也难说能很让人满意。

  而且,本就不多的次数,还得分布在卫星的全寿命周期,也就是未来3-5年内进行。

  虽说眼下北斗二代都还没开始建设,这项技术倒也并不着急投入使用,但经常搞研究的人都会知道,这种零敲碎打的测试方式,其实并不利于项目的正常推进。

  在听过常浩南的顾虑之后,孟志中也跟着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这我当然知道……但别说眼下,就算是最近五年,也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了,其它卫星要么是明确的功能星不能拿来测试,要么就是单独或者双星系统没法测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