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98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浩南一边说,一边在代表刀具路径的地方画了个受力分析:

  “所以,铣削力模型在任意一个方向上的的基本表达式应该是……”

  【dfj=[kts·hj(θ)+ktp]dz】

  “其中kts和ktp分别代表对应方向的剪切力和犁切力系数……”

  “……”

  虽然说是第一步,但仅仅考虑铣削力本身,以及由铣削力和安装误差所导致的刀具偏心量,就已经让整个系统变得非常复杂。

  再加上常浩南几乎是靠一支笔在干讲。

  搞工程出身的杨卫华已经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不过,这并非因为常浩南在刚开始就用了什么精深的理论。

  只是推导过程确实过于繁杂了一些。

  记下来回去多看几遍,总归还是能跟上思路。

  好在,理论功底不错的魏永明很快接上了思路:

  “测量铣削力所需要的各项传感器,在ms系列加工中心上面倒是都有……如果以ms45t三轴cnc加工中心为基础,那只需要修改机床系统,就可以实现通过数字自适应切削参数控制切削力,从而补偿切削过程中刀具端产生的干扰,防止过度磨损,并且保持较高的切屑去除率……”

  “但落实到具体的加工过程……如果想要通过刀具位置偏差直接确定加工量的误差,那就必须保证装夹过程对工件产生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这次,还没等常浩南开口,刚刚一直低头奋笔疾书的杨卫华就突然抬起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