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83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算是完整的、覆盖全球的中继通信网,主力也会是百公斤级别,最大不可能超过一吨的中小型卫星,本身其实不会面临挠性振动过大,影响设备工作状态的问题。”

  “那……”

  沈俊荣面露好奇。

  “有备无患嘛……”

  常浩南说着把耳机放下,站起身准备活动一下筋骨。

  青鸾星座的四颗卫星技术指标完全相同,02号姿态调整的顺利完成已经验证了整个技术的可行性,后面三颗卫星无论风险还是压力就都要小上很多了。

  “眼下,卫星的主流结构还是中心刚体-挠性附件的形式,但随着航天器功能的不断多样化,结构也迟早要发展到全挠性,比如日本计划在2005-2006年发射ets-viii工程试验卫星,就有单边约20米尺寸的可展开天线,几乎已经完全不符合传统构型了。”

  “而未来尺寸更大的卫星,则有可能采用像是国际空间站那样的桁架式结构,现在的解决方案是利用黏弹性阻尼杆,实现被动振动抑制,但卫星受制于本身的体量,又不可能有足够大尺寸的中心刚体,单靠被动阻尼器很难满足系统的稳定性需求……”

  “……”

  总而言之一句话——

  以后肯定有用,现在就顺手测试一下,权当是做技术验证。

  这个思路,在常浩南搞涡扇10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非常熟练了。

  涡扇9a整个型号,几乎就是被这么提前鼓捣出来的。

  栾文杰作为科工委时代就当过副主任的领导,对此已经见怪不怪,因此青鸾星座的项目得以照常通过。

  但对于较少接触航空口业务的沈俊荣来说,似乎还是显得有些激进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