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97节(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至于大概率并没有一个被确定下来的名词对其进行定义。

  自己这无意中的一嘴,倒是很可能提前了这一概念的诞生。

  当然,说到底,一个名字而已,倒是不算重要。

  常浩南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或者说自己的课题组在其中能做些什么——

  火炬实验室成立至今不过三年,第一批学生都还没毕业,因此只有进账没有出账,整体规模也跟着逐年增长。

  而沪东厂的那艘lng船,目前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问题多发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大多数情况下让几个研究生轮流盯着情况并及时上报就行。

  相当于把刘方平和雷志兴给解放出来了。

  原本,常浩南接下来的安排就是要让二人逐渐过渡到非接触式磁性轴承,以及永磁容错发电系统方面的研究——

  这俩人都是机械行业出身,由他们负责把传统的转子轴承(以及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送进坟墓,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唯一的问题是,火炬实验室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比较有限。

  常浩南确实已经在sea650发动机上尝试应用了永磁容错发电系统,但一方面只是验证其可行性,实际上还完整保留了全套的机械转子轴承,另一方面,除了设计本身是由他本人以及606所牵头完成以外,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选择了外国供应商。

  即便如此,作为其核心的发电设备,仍然选择了相对简单且成熟可靠的开关磁阻电机。

  这种电机在宽速范围下高功率密度性能的实现,需要通过建立大气隙来适应材料热膨胀和机械间距规格要求,因此输出性能较差且体积很难进一步压缩。

  更理想的选择是永磁电机。

  然而别说火炬实验室,就算放眼世界,也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