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843节(3 / 7)
  然而在sb101高空台落成之后,由于某个人的关系,他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回到京航大学,当教授去了。
那时候还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虽然624所层面肯定是不太愿意,但是对于高层领导来说,考虑到刘振响本人的意愿,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当中其实并不缺院士,最后还是把人给放了。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过了几年两边分家,航空动力集团直接就傻了眼——
过去总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业那边的,自己愣是一个都没摊上。
而这功夫刘振响连博士都快带出第一批来了,再想把人家的档案调回到624所……
玩呢?
根本不现实。
当然,世纪初这会儿,双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个院士同时在几个单位挂正式职位)的情况并不罕见。
但航空动力集团可丢不起这个人。
宁肯没有。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给自己的新东家挖了个坑。
但无论如何,问题总是要解决。
那就只剩下增选一条路了。
结果么……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立没多久,组织情况才刚刚稳定下来,甚至连提名都没提。
↑返回顶部↑
			
			
			
		那时候还是航空工业总公司时期,虽然624所层面肯定是不太愿意,但是对于高层领导来说,考虑到刘振响本人的意愿,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当中其实并不缺院士,最后还是把人给放了。
结果这一放不要紧,过了几年两边分家,航空动力集团直接就傻了眼——
过去总公司的院士全是航空工业那边的,自己愣是一个都没摊上。
而这功夫刘振响连博士都快带出第一批来了,再想把人家的档案调回到624所……
玩呢?
根本不现实。
当然,世纪初这会儿,双聘,乃至多聘院士(也就是一个院士同时在几个单位挂正式职位)的情况并不罕见。
但航空动力集团可丢不起这个人。
宁肯没有。
其实从这个角度看,倒是常浩南自己给自己的新东家挖了个坑。
但无论如何,问题总是要解决。
那就只剩下增选一条路了。
结果么……
99年那次自不必说,总公司刚成立没多久,组织情况才刚刚稳定下来,甚至连提名都没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