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784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侯院士身体靠在一处桌面上,看着仍然处在黄灯(等待加工)状态下的设备,对旁边的常浩南缓缓开口道:

  “虽然在控制信号层面上采用了一些光电子技术,但是能量系统终究还是要用电,现在热效应比较明显,导致除了加工之前的准备阶段比较耗时以外,整个激光器的容许连续工作时间,还有使用寿命也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侯询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随时有可能因为身体原因而被迫退出科研一线。

  因此,他反而更迫切地希望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亲手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技术给落实下来。

  而且,要臻于完美

  “这个我之前也考虑过。”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但是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路已经被走死了,上限基本就在130k左右,而且还要在非常离谱的高压下才能实现,几乎不具备投入应用的可能性……”

  既然已经决定要走计算材料学这个方向,那高温超导乃至室温超导,肯定是早晚都要去攻克的技术难关。

  然而,在重生之前,常浩南对超导领域知识的了解实在不多,因此无法获得像是航空领域那样的前瞻性。

  只能靠本时代的一些论文来了解情况。

  他大概听说过一些铁基或者镍基超导的概念,但查过一系列资料之后发现,2001年这会,学界似乎仍然倾向于认为铁元素并不利于形成超导。

  显然,这中间应该有过一个理论层面上的演化。

  所以涉及到的工作量恐怕不会太小。

  而常浩南眼下还分不出太多时间来系统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