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606节(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个时候刚好赶上我们和美国的军事技术合作破裂,需要靠自己搞新飞机,而自己搞飞机,差的最多的就是动力,所以我就问刘振响,说我们到底什么时候能赶上国际主流水平,当时他给我的回答是大概需要二十年,也就是到下个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结束,能搞出性能达到同时代合格水平的产品。”

  “结果现在看来,这进度还是要比振响同志的预测乐观很多嘛……我之前在科工委提交的报告里面看到过涡扇10的目标性能,已经完全可以跟国际主流的涡扇发动机相比了?”

  常浩南稍微算了一下,心说其实当年刘振响的估计还是挺准的。

  因为如果没有自己重生过来这档子事的话,按照原来的发展轨迹,涡扇10确实是在经历了三落三起之后,才在2010年左右正式量产,装在第二批歼11b上面。

  虽然早期几个批次的稳定性和故障间隔还有点问题,但确实算是追上了那个时候的合格水平。

  只是如今这个世界线已经被他掀起的八级大狂风给吹乱套了,因此在外人看起来,刘振响当年的估计就显得保守了很多。

  不过,在面对领导提问的时候,还是要使用一些语言的艺术。

  首先是得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给认下来:

  “单就涡扇10的性能指标来说,确实已经达到了美俄三代半发动机的水平,并且还有更大的升级潜力,确实已经追上了第一梯队的步伐。”

  接着就是拐弯抹角地争取更进一步的支持:

  “不过,首长,我们的底子毕竟还比较薄弱,从总体来讲,涡扇10目前处在一枝独秀的状态,包括它的核心机,虽然很先进,但也还没有反哺到其它用途的发动机上面。”

  常浩南话锋一转,开始卖惨:

  “所以,相比于美英俄等航空领域的先发国家,我国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航发谱系不够完整,尤其在大涵道涡扇、涡桨和涡轴发动机方面,几乎都是空白。”

  “目前能够达到90年代的技术水平的,就只有镐京发动机集团在以类似十一号工程的形式,国产化c808客机使用的d436t1发动机,还有建宁发动机集团,在法制阿赫耶1c基础上进行改进,生产直9系列直升机使用的涡轴8发动机,其余……就都是五六十年代老型号的有限改进了。”

  这属于算盘珠子都打脸上去了,几名首长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听得懂弦外之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