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65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毕竟是刚买回来不长时间的新设备,就这么直接给换了,实在有点败家。

  不过两个人后面分析了一下,发现这两种工艺虽然在控制方法上大相径庭,但基本原理非常接近,因此硬件上的差别反而没那么大。

  完全可以在原来设备的基础上搞原位改进。

  总算是让马立平松了口气。

  他作为这个精密铸造中心的主任,虽然身上并不背着经费层面的kpi,但作为一個研究机构的一把手,总归要精打细算一些。

  于是,常浩南又通过火炬集团联系到同为华夏科学院下属企业的盛京科学仪器公司,让对方按照要求对定向凝固炉的凝固设备进行改进,将原来的高速凝固工艺改为已经被他注册了专利的液态金属冷却工艺。

  当然,黎明厂手头这些,以及后续新购设备的专利授权费用,肯定是给免了。

  但如果有其它用户的话,那两家公司就二一添作五,利润直接平分。

  算是进行了一次不太起眼,但影响深远的合作。

  此外,软件方面的升级仍然需要硬件层面的支持。

  相比于冷端处在完全真空状态的高速凝固法,新工艺对于冷端温度场的控制精度远超过去,并且无论液锡还是液铝的比热容都相当巨大,也需要更加有效的感应加热电源、搅拌系统、温度传感器……

  好在这两年华夏的工业水平被常浩南以点带面地推了好几波,确实进步很大,大多数零部件在国内都能搞到,像传感器这类比较精密的,也因为跟欧洲那的合作关系,不难绕过基本已经名存实亡的技术封锁买到精度比较高的。

  只不过,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得等。

  至于前面提到的熔模铸造过程模型设计,常浩南则是早就已经把架子给搭好了,只是还需要足够的数据对各种参数进行调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