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402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物尽其用嘛,现在空军那么多部队等着换装,早点把歼轰7a给搞出来也是一大助益……”

  第511章 终于能自主生产涡扇了!

  虽然只是一个改进型号,但航空安全大过天,必要的测试流程绝对不能马虎。

  更何况,这个所谓的“斯贝改”,新技术利用率几乎超过了三分之一——

  第一台9a-01号原型机修改了高压压气机叶片和供油部分的一些不合理设计,换装全新的国产油泵、轴承和齿轮组,并且将原来的轴承组件整合起来。

  由此减少了零组件的数量,拓宽了喘振裕度。

  到这个时候,虽然修改的地方还不少,但仍然属于对原型发动机的小修小补。

  不仅性能标定并没有变化,热端部件的核心设计也维持了原装,因此基本性能也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自重减轻了大约75公斤。

  但是在1997年年末开始生产的第二台原型机9a-02号上,变化可就比较大了。

  为了测试全新主动冷却技术的有效性,常浩南专门要求606所的技术人员修改了发动机性能标定。

  通过提高燃烧效率以及升级航油的方式,把涡轮前温度提高了大约50-60c,达到接近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水平。

  而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此,第二台原型发动机的压气机也被修改,在9-12级高压压气机叶片上采用了在涡扇10研制过程中开发出的叶片分离流主动控制技术,将压气机的总压比提高到22-23左右。

  只不过,由于制造工艺的研发还需要时日,所以这台发动机在生产制造时采用的电解加工、电子束焊、精锻、精铸等技术,仍然停留在之前的水平上。

  尤其是涡轮和燃烧室内壁的气膜孔加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