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69节(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总不会真有人能算到跟实际情况基本接近吧?

  不会吧?

  布莱德的嘴角扯出一个喜悦的弧度。

  这意味着他的课题组不仅在压气机设计,甚至在涡轮设计上也已经走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甚至反超了提供这台mt1型测试平台的牛津大学。

  “把实验数据处理一下,设备处理好,晚上我们组织一场小规模的宴会,也算是欢迎一下戈尔茨坦先生!”

  ……

  应该说,布莱德的能耐还是比较大的。

  他能在不依靠试验的情况下,把涡轮入口处复杂的非均匀因素考虑个七七八八,并针对性地利用冲击冷却进行处理,绝对算是航发研究领域中的豪杰。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计算是在拿到mt1平台之前完成的,因此研究对象一直都是单独的涡轮叶片。

  当然这并不是布莱德的问题。

  以90年代末的超算水平,依靠正常的计算方法,确实没办法对整个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分进行气热耦合建模。

  但如果他听到过常浩南对于那篇“边角料”文章的评价,就会意识到,冲击冷却是有极限的。

  在所有热区加入冷却槽缝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行为,到了段壁附近,效果会非常差。

  因此,热量聚集在涡轮叶片的叶顶部分,并不是一件小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