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39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尤其是给弹道武器增程,绝不是多塞点燃料就能解决的。

  如果在火箭弹上结构上面乱搞,轻则稳定性变差发射之后乱飞完全没有精度,重则在命中目标之前就会自行解体。

  当年伊拉克人拿两枚飞毛腿拼在一起组装成一枚射程更远的弹道导弹,然而发射之后几乎没有任何一枚能够正常落地,最后全都被列入了爱国者的拦截“战果”里面。

  但芮晓亭却非常自信地表示他已经完整地考虑到了发射动力学的问题,更换导引头之后的新弹体可以和原型弹共用射表数据,再加上末段还可以依靠主动雷达制导来调整飞行姿态,命中一艘几十米长护卫舰的精度还是可以保证的。

  至于增程版,则根本没有对弹体本身做出更改,而是凭借对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参数修正实现了最大射程的扩展。

  总之,芮晓亭很快用专业而准确的计算结果说服了心存顾虑的张宏银。

  当然,客户不懂技术,而且详细的设计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也不可能完全公开,所以就只能靠试射来说话了。

  不过这还没完。

  电脑屏幕上的ppt很快翻到了后面一页。

  “除了现有的这三种弹药模式之外,我们还计划给卫士2火箭系统生产配套的无人机,可以直接装填在发射箱里面,通过助推火箭发射、拦阻网回收,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炮兵侦察和气象观测任务,以及共架发射的、口径更大的弹道导弹……”

  如果说芮晓亭之前在京航大学除去torch multiphysics的用法以外还学到了什么其它东西的话,那一定是常浩南的画饼手艺。

  刚刚说的这些无人机也好,弹道导弹也好,说是个计划都过分,实际上只是在来靶场的路上,他和张宏银二人头脑风暴中的内容而已。

  毕竟眼下这年头,整个华夏军队都没有几架正经无人机,国内的航空领域在这方面也还接近空白。

  这不是他们这些搞兵器工业的人能解决的问题。

  不过对面的诺伊内显然不知道这些,还以为这些也跟前面的部分一样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方案,追着问了不少细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