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16节(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他定了定神,开口回答道:

  “我们目前还有两架原型机正在生产,分别是用作静力试验的02号机和安装完整航电和火控设备测试的03号机,大概40%左右的试飞项目要由01和03两架一阶段原型机来完成,按照规划,后面的04和06号验证机则会在总体设计方面进行一次升级……”

  “双座教练型号也在同步发展,目前计划的命名应该叫歼10s,总体设计已经基本进入尾声,不过原型机生产工作还是计划在单座型号基本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

  杨韦的回答相对概括,并没有涉及到太多具体的技术细节和专有名词——

  你引入一个大家比较陌生的技术概念,就可能需要另外十个技术概念来对它进行解释,这样下去就没完没了了,只会显得整个回答冗长而缺乏重心。

  但如果不解释,一来会导致别人一头雾水,二来也会显得人家不太聪明的样子。

  所以这基本是一般来说面对非业内人士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眼前这位首长也是搞工程技术出身,当年还差点去大学当教授,虽然并非航空专业,但有些东西一通百通,至少理解能力肯定是在线的。

  “所以01/03两架原型机,跟后面的其它原型机会采用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具体是在哪里有升级呢?”

  十号工程是他当年亲自拍板保下来的项目,现在总算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自然对后续发展非常关心。

  “我们计划使用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简单来说就是……”

  杨韦绞尽脑汁地希望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对dsi进气道进行描述,但面前的首长显然做过不少功课:

  “是美国人准备在jsf项目上使用的那种?”

  这个回答确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要知道这年头的咨询扩散还并不算发达,像是jsf项目,还有dsi进气道这些东西,别说外行人,就算一些普通的从业人员,如果不是特地跟踪行业前沿信息,都未必能知道的如此及时。

  “没错,就是那种,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雷达反射面积也更小,是目前最前沿的技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