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313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跟前世的首飞状态相比,眼前这架飞机在硬件上的变化不大,主要区别基本集中在看不见的软件部分。

  尤其是飞控程序,在把常浩南设计的喘振预测和主动控制系统整合进去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尽管这不会直接提高飞机的性能边界,但一方面有利于飞行,尤其是试飞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飞行员更有信心地尝试压榨出这架飞机的潜力极限。

  过去为了降低风险只能发挥八成实力,而现在却可以发挥九成甚至九成半,实战水平自然会获得一个明显进步。

  常浩南和杨韦一起,缓步绕着飞机走了一圈。

  这架飞机,确实怎么看都看不够。

  只不过,在第二圈转到一半的时候,他却突然微微皱了皱眉。

  因为在习惯性查看机翼下方的时候,常浩南想起了一件后来让空军怨念甚久的事情。

  “杨总,我看咱们这架飞机,机翼最内侧的挂架接口跟外面两组好像不太一样?”

  他回过头向身后的杨韦问道。

  实际上,作为重生者的他当然知道答案是肯定的。

  歼10的机翼内侧挂架在设计时基本考虑专门用于携带副油箱,并没有设置高容量的数据信号接口。

  导致这两个位置最为优越的挂架无法携带制导武器,即便在无需副油箱的场合,也只能使用最简单的无控炸弹或火箭弹。

  这样做一方面是能省点成本,但主要还是为了给机翼内部留出更多的空间塞油箱。

  过去华夏空军装备的所有型号几乎都是如此。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