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249节(3 / 7)
  很少有人知道,那架编号711的飞机实际上并非量产型号,而是高机动性技术验证项目中的一架验证机,用于测试在应用了增推的矢量发动机、三翼面静不安定设计和驾驶舱侧杆等能够怼上去的全部技术之后,到底可以把一架飞机的机动性提高到什么样的水平。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到了1997年这会,米格公司自己都已经没了心气,意识到继续死磕战斗机出口已经决然没有前途,开始考虑转型到其它赛道。
而克拉夫琴科所负责的这个商用机部门,就是这个思路下的倒霉产物。
米格公司此前几乎完全没有设计客机或者运输机的经验,在联盟解体投资全无的情况下,要想从无到有变出一个商业型号出来完全是痴人说梦。
所以只能选择和图波列夫公司这个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克拉夫琴科和克里莫夫二人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
简单来说,双方合作的内容是由米格公司的下诺夫哥罗德工厂转型生产图波列夫的客机。
跟苏霍伊和米格的情况不同,图波列夫在90年代初的一系列改组过程中,并未获得一个属于自己集团的工厂。
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星sp和喀山的喀山飞机制造协会都是独立单位,不受图波列夫的辖制。
更糟糕的是,前些日子华夏表现出批量采购全新伊尔76mf/78mf的意愿之后,明眼人都已经能看出来,伊留申公司肯定要把原本位于塔什干的生产线搬回到国内来。
于是这两个二五仔光速开始和伊留申眉来眼去,让手里暂时没有订单的图波列夫心慌气急却又毫无办法。
为了拉拢住其中至少一家制造厂,克里莫夫最终抛出了可以向“友好国家”出口图22m3轰炸机的信号。
大概几年之前,华夏空军代表团曾经对这个型号表现出过一定兴趣。
他们起初以为这个操作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返回顶部↑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
到了1997年这会,米格公司自己都已经没了心气,意识到继续死磕战斗机出口已经决然没有前途,开始考虑转型到其它赛道。
而克拉夫琴科所负责的这个商用机部门,就是这个思路下的倒霉产物。
米格公司此前几乎完全没有设计客机或者运输机的经验,在联盟解体投资全无的情况下,要想从无到有变出一个商业型号出来完全是痴人说梦。
所以只能选择和图波列夫公司这个难兄难弟抱团取暖。
克拉夫琴科和克里莫夫二人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的。
简单来说,双方合作的内容是由米格公司的下诺夫哥罗德工厂转型生产图波列夫的客机。
跟苏霍伊和米格的情况不同,图波列夫在90年代初的一系列改组过程中,并未获得一个属于自己集团的工厂。
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航星sp和喀山的喀山飞机制造协会都是独立单位,不受图波列夫的辖制。
更糟糕的是,前些日子华夏表现出批量采购全新伊尔76mf/78mf的意愿之后,明眼人都已经能看出来,伊留申公司肯定要把原本位于塔什干的生产线搬回到国内来。
于是这两个二五仔光速开始和伊留申眉来眼去,让手里暂时没有订单的图波列夫心慌气急却又毫无办法。
为了拉拢住其中至少一家制造厂,克里莫夫最终抛出了可以向“友好国家”出口图22m3轰炸机的信号。
大概几年之前,华夏空军代表团曾经对这个型号表现出过一定兴趣。
他们起初以为这个操作会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返回顶部↑